放大圖片
■侵華日軍731部隊遺址和罪證陳列館入口。本報記者王欣欣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同玉 哈爾濱報道) 在「九.一八」事變紀念日前夕,黑龍江省哈爾濱社科院731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公佈了「美國解密日本細菌檔案數據集」,這些歷史檔案詳細記載了日軍731部隊對中國民眾進行活體實驗的殘暴證據,不少內容更是首次曝光,其中,檔案透露,731部隊研究人員將炭疽、鼠疫及傷寒等細菌裝入炸彈內,一次過對15名綁在木樁上的活人進行爆炸試驗,以研究細菌在人體爆炸後的蔓延數據。
兩份美軍報告 揭細菌彈類型
多年來一直進行調查的哈爾濱市社科院731問題國際研究中心負責人楊彥君說,依據美國解密的二戰期間日本細菌戰檔案《湯瑪斯.英格利斯報告》和《阿爾沃.湯姆森報告》,可證實731部隊長期進行細菌武器研究、實驗和生產。
《阿爾沃.湯姆森報告》是二戰後駐日美軍中校阿爾沃.湯姆森,對731部隊首任部隊長石井四郎和次任部隊長北野政次進行問訊後形成的總結性報告,報告對細菌炸彈的研製、實驗、生產進行了詳細介紹。日軍研製的細菌炸彈共分為十幾種類型,於1937年至1942年間共生產了1,700餘枚細菌炸彈,包括用於污染土壤、播散細菌、造成創口感染致傷亡的彈藥等。
為配合日軍侵略戰爭,1940年後,731部隊加快了研製細菌炸彈的步伐,並大量使用活人進行細菌實驗。《湯瑪斯.英格利斯報告》記載,731部隊曾將炭疽菌、鼠疫菌、傷寒菌等裝入炸彈內,在黑龍江省安達等地設置實驗場進行人體實驗。
美竊實驗數據 免訴數日戰犯
楊彥君指出,731研究人員將穿戴頭盔和防彈衣的被實驗者綁在木樁上,以靜止和投彈的方式引爆細菌彈,一次實驗使用了15名活人為實驗對象。「731部隊通過實驗驗證細菌炸彈的攻擊效果和殺傷力,最終確定以鼠疫菌和炭疽菌為主要菌種。」
「當年,美國掩蓋了日本細菌戰的犯罪事實和戰爭責任,使得以石井四郎為首的731部隊成員免於戰犯起訴。」楊彥君說,當年駐日美軍向美國國防部明確提出,為了得到細菌戰、人體試驗等數據資料,可以將此前和此後的問訊不作為戰爭罪行證據。這種骯髒的交易,使石井四郎等戰犯逃脫了國際社會的審判和懲處。而石井等向美軍供述的731部隊的組織結構、人體實驗、細菌戰、細菌武器研究等情報的檔案資料,「這些解密檔案,在客觀上也揭露了731部隊當年慘絕人寰的暴行鐵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