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0月3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馬蔚華:互聯網金融走紅 銀行須發掘價值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10-0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馬蔚華

 近來,運營商、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清算機構等,正爭相擠入互聯網金融生態圈,逐步形成一個引人矚目的產業集群。全國政協委員、永隆銀行董事長、招商銀行原行長馬蔚華指出,互聯網金融正逼迫商業銀行就傳統業務模式進行改造。銀行有必要充分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做好個性化服務和風險定價,發掘新價值。

支付業務分流 網絡借貸燎原

 馬蔚華總結了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商業銀行五種業務及模式的挑戰。一是第三方支付獲批牌照數量越來越多,其存在的必然性以及交易頻發性,決定了商業銀行支付業務被分流。「他們增長幾乎是每年100%以上,現在的規模已超2萬億,很快就到4萬億,到2016年有望達到十幾萬億」。二是移動支付興起並迅速發展,交易量有望突破1萬億,從而取代銀行信用卡進行遠程支付。三是網絡借貸登陸,P2P網絡平台迅速崛起,其燎原之勢讓草根也可輕鬆做金融。四是以人人貸為代表的眾籌投資,掀起去精英化的大眾融資革命。五是以餘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基金理財產品,將大額理財演變成碎片化理財。

輸出定制服務 加大優勢互補

 對於如何發掘銀行的新價值,馬蔚華表示,互聯網金融帶給銀行的壓力,也是銀行創新的動力。互聯網個性化服務客戶的特性,便完全可為商業銀行所用。「商業銀行能利用雲計算,通過海量數據分析客戶行為,發現哪類客戶在某一時期需要哪類產品,需要哪個層面的產品,從而展開精準營銷。多年來,商業銀行積累了很多大中型企業的數據,宜考慮進一步挖掘這些寶貴數據的價值,提供定制服務。」

 在馬蔚華看來,傳統銀行和網絡銀行為全社會服務的需求是相輔相成的。第三方支付越發達,相當於助力銀行職能,從現實世界延伸到網絡世界的邊邊角角。他說,網絡可以使人在虛擬空間拉近距離,但是不能縮短現實物理空間的距離。網絡可以提供海量的數據,但還不能夠解決人和人之間真正的信任問題。因此商業銀行可進一步發揮自身作為信任媒介、支付媒介、渠道媒介的作用。

 馬蔚華還呼籲銀行業不要把自己的系統封閉,而是要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加強銀行之間、銀行和異業之間的互聯互通,令各自優勢得到更大互補。

相關新聞
中國印尼貿易目標:2015年6200億 (圖)
話你知: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中國印尼推進六大領域合作
特稿:彭麗媛茠籪 顯東南亞風韻 (圖)
參觀公益織品 彭麗媛秀手藝 (圖)
倡中國東盟深化防務安全合作 (圖)
習近平:望國足打入世盃決賽圈
十一黃金周系列:粵東南亞團 銳減七成 (圖)
赴港兩極化:自由行料增 團隊減幅大 (圖)
公務遊跌冰點 小旅社關門大吉
特首「流連忘返」 石林八折優惠 (圖)
港團遊雲南黃金周爆滿 (圖)
部分航線一票難求 (圖)
專訪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張漢林:自貿區非滬獨享 未來勢全國佈局 (圖)
張漢林簡歷 (圖)
話你知:經濟功能區
集大成式創新 單邊自主開放 (圖)
自貿區可先試WTO談判成果
中國現有經濟功能區
七常委走基層 指導民主生活會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