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地部分長者因貧困而被迫住在籠屋,生活捉襟見肘。 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全球化+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政府統計處的專題報告中指出,本港數百萬退休及將退休的長者中,僅有一半有為退休後生活作儲蓄及投資。專題報告顯示,現時退休人士中有逾八成的主要收入來源來自綜援、傷殘津貼或高齡津貼。
一般而言,經歷人口老化的國家及地區可能缺乏足夠的勞動力,引起諸如養老保險、醫療成本上升等社會及經濟問題。除香港外,鄰近亞洲地區如新加坡、韓國等都正面對同樣問題。到底本港的人口老化及長者貧窮的情況如何?長者失去收入及工作能力後又何以為生?香港及鄰近亞洲地區又有甚麼相應扶貧措施?下文將作探討。 ■丁天悅
概念鏈接:貧窮 Poverty
分為「絕對貧窮」及「相對貧窮」兩種:絕對貧窮(Absolute Poverty)意指個人嚴重缺乏生活所需的物質資源,以至可能於短期內危害存活的情形。通常會劃下「貧窮線」(Poverty Line)去理解這種情況。相對貧窮(Relative Poverty)則指部分人士在與國內收入較高的人士相比下,其資源明顯較少,出現相對不足的情形。處於相對貧窮的人,生命存活未必有即時危險,但一個社區的相對貧窮越嚴重,越表示資源分配的不均。 ■參考來源:樂施會
新聞背景:近九成「老友」靠港府過活
目前,大部分國家的生育率下降,人口增長速度開始放緩。有研究顯示,全球人口正進入歷史性轉捩點,取而代之困擾各國的是人口收縮及人口老化(Ageing Population)等問題。政府統計處早前公布的人口推算中指出,到2041年,香港65歲以上長者比例將由現時的13%升至30%,增長逾倍,全港長者數目將由現時的91.9萬人急升至254.1萬人。
今年6月,政府統計處出版的《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52號報告書》中的《退休計劃及老年經濟狀況》專題報告進一步指出,本港有逾115萬名退休及300萬名將退休的人士,但分別僅有約四成及五成有為退休後生活作儲蓄及投資。專題報告顯示,現時87.6%退休人士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綜援、傷殘津貼或高齡津貼,近七成的入息只有3,999元以下。另外,政府統計處的調查發現,近四成將退休人士表示因生活及經濟問題,打算退休後仍全職或兼職工作。當中亦有不少人表示打算移居消費水平較低的海外地區,以保障退休後生活。(基礎級) ■參考來源:《香港人口推算2012-2041》、《主題性住戶統計調查第52號報告書─退休計劃及老年經濟狀況》,政府統計處
壽命延長 出生率跌 撫養比例勢增
受到人口老化影響,本港人口年齡中位數將由現時平均不到42歲,升至30年後的接近50歲。人口老化令成年勞動人口撫養老幼的比率上升,政府統計處推算總撫養率由每千人撫養352人,升至30年後的每千人撫養712人;換言之,由現時每3人撫養1人,升至未來每3人撫養2人。
本港人口老化加速的成因有二:首先是本地出生率(Birth Rate)持續下降,去年每千名本地婦女生育1,204名嬰兒,30年後將減至1,151名嬰兒。其實,每千名婦女生產2,100名嬰兒,才屬國際公認的正常人口更替水平;但因有新來港人士持續來港定居填補人口,才使本港人口繼續輕升。第二是港人越來越長壽,現時女性的平均壽命(Life Expectancy)是86.7歲,男性為80.5歲;而30年後,男女平均壽命都將延長4歲。隨之而來的是持續降低的生育率及死亡率(Death Rate),社會將面臨較大撫養壓力。
事實上,這個現象不獨香港面對,鄰近亞洲地區如新加坡等也難倖免。(進階級) ■參考來源:《香港人口推算2012-2041》,政府統計處
小知識:公共福利金計劃
香港的「公共福利金計劃」(Social Security Allowance Scheme)是為65歲或以上或嚴重殘疾的香港居民而設,每月提供現金津貼,包括「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及其他傷殘津貼等。其中,「高齡津貼」俗稱「生果金」,自1973年起推行,是社會福利署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長者提供的福利金。「高齡津貼」可分為「普通高齡津貼」及「高額高齡津貼」兩種:「普通高齡津貼」的對象為65歲至69歲人士,申領人須經過資產及入息審查;「高額高齡津貼」的對象為70歲或以上人士,申領人毋須接受資產及入息審查。
「高齡津貼」的設立原意,是港府每月象徵性發放一些零用錢,以答謝長者多年來對本地社會的貢獻,表達「敬老」之意。由於時代變遷,部分窮困長者現在依靠高齡津貼,以支付他們日常起居生活的開支,變為「養老」之用。另外,為補助本港65歲或以上有經濟需要長者的生活開支,政府設有「長者生活津貼」。「長者生活津貼」以扶貧為目的,與「高齡津貼」有所不同,資助金額也比「高齡津貼」多。 ■參考來源:社會福利署
星韓無劃貧窮線 港勝一籌
香港鄰近地區如新加坡、韓國等都面對人口老化和養老問題,她們均推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但無劃出官方貧窮線,港府在這方面更勝一籌。
地區 措施及經驗
新加坡 「公共援助計劃」的主要目標是扶助最不能自助的人士。但該國政府並無劃定官方貧窮線,也沒有專門應對貧窮的政策。因此,當局採用不同的收入準則,以制定各項社會援助計劃的領取資格。另推行多項計劃,協助長者脫貧,例如通過《供養父母法令》,以保障長者的權益。
韓國 以「積極性福利」作為滅貧的基本方針,並沒有訂立官方貧窮線以量化貧窮程度,也沒有界定貧窮的定義。但任何人的收入低於保健社會部按年計算的最低生活開支,便會被視為處於貧窮狀況,合資格接受公共援助。(摘星級) ■參考來源:樂施會
辭彙鏈接:
.人口老化 Ageing Population
.貧窮 Poverty
.絕對貧窮 Absolute Poverty
.相對貧窮 Relative Poverty
.貧窮線 Poverty Line
.出生率 Birth Rate
.平均壽命 Life Expectancy
.死亡率 Death Rate
.公共福利金計劃 Social Security Allowance Scheme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解釋「相對貧窮」和「絕對貧窮」的定義。
2. 你認為香港部分退休長者處於「相對貧窮」和「絕對貧窮」的狀態?試舉例加以說明。
3. 長者貧窮問題的關鍵原因為何?試從兩個角度加以分析。
4. 綜合以上資料,亞洲多個地區均出現長者貧窮問題。試以韓國和新加坡為例,比較有關問題的異同。
5. 你認為港府應推出甚麼措施以解決長者貧窮問題?試舉出兩項並加以分析。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維港幻彩璀璨 貧家燈火黯淡》,香港《文匯報》,2013-03-07,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3/07/ED1303070016.htm
2. 《貧青「窮忙」 「啃老」過活》,香港《文匯報》,2013-02-28,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2/28/ED1302280001.htm
3. 《退休保障》,扶貧資訊網,http://www.poverty.org.hk/taxonomy/term/23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