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大學大不同之一
英國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和美國的常春藤盟校均是世界名校,排名也不相伯仲,若港生獲多於一校錄取,可喜可賀之餘,難免難以取捨。筆者當年有幸獲得牛津及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常春藤盟校之一)錄取,故今期希望分享一下選校的心得。
在國際金融機構及藍籌企業的僱主眼中,上述大學都是精英學校,畢業生都在同一起跑線上,故公司招聘時會較看重個人能力和性格。有些大學的主修科目特別出名,例如賓夕法尼亞大學(UPenn)的沃頓(Wharton)商學院特設本科生課程,讓學生接觸到商學院教授;但不在沃頓畢業、但也可在投資銀行工作的學生俯拾皆是。
校園生活比名氣重要
很多人亦十分看重大學的名氣,但其實大學只是讓學生增值的平台,更重要是他們的校園生活。英式教育較嚴謹,課堂以單向授課為主,注重考試和論文,港生會較易適應牛津和劍橋;兩校的歷史都比常春藤盟校悠久,前者在12世紀創校,後者成立於13世紀,而常春藤盟校中歷史最悠久的哈佛成立於17世紀。
筆者去年遠赴牛津面試時,午飯期間在報考的Oriel College(奧里爾學院)飯堂用膳,學生零零散散地坐在長桌旁,但在飯堂前方有一些桌椅設在一個特別高的台上,一些身穿長袍的老師和學生坐在上面。後來才知道,本科生不能坐High Table,只要老師或研究生才有資格;至於牛津的Lincoln College(林肯學院),研究生每周最多可自費兩次坐High Table。
美國大學崇尚自由風氣,課堂比較互動,喜歡在考試論文外加入更多項目(Project)。筆者當時在達特茅斯上過一堂寫作班,期終作業要求每個學生製作一個關於自己人生觀的3分鐘短片。在筆者主修的哲學課堂上,教授喜歡跳出書本,跟大家討論自己的價值觀,分析理論能否解釋自身經驗之餘,也不介意在課堂跟學生辯論。
美師生上課舌戰精彩
我在達特茅斯學院讀二年級時,跟哲學系同學到英國愛丁堡大學交流一個學期,由年逾70歲的資深教授當領隊,並擔任其中一門課的教授。該位教授在道德哲學上廣納百家,聲譽很高,當時有巴基斯坦女生深受存在主義薰陶,對該位教授的唯物道德觀特別抗拒,每天上課聽到意見分歧之處,女生總會搖頭舉手與教授理論。不過,教授很沉得住氣,喜歡用反問把她問倒,令課堂添了不少趣味。總括而言,英國大學的風氣傳統嚴謹,美國則崇尚小班互動以刺激學生思考。除課堂氣氛外,同學也應考慮英美大學的選科方式、學制及文化差異。下期再談。
■陳以諾
作者簡介:中學就讀皇仁。在美國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主修哲學,畢業後在麥肯錫工作3年。現為演唱會售票平台Playroll的CEO。 (標題與小題為編輯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