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梁宏正是大忙人,既忙於工作,也忙於公職。曾慶威 攝
英國著名老牌大學劍橋畢業,返港後與朋友合辦科技網頁,初嚐創業滋味,惟撞上百年一遇的科技網爆破,但梁宏正本着「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學,成功攀越無數難關。時至今日,他不單接掌家族生意擔任新興織造廠董事、投身公職回饋社會,今屆更首度獲任北京市政協委員,為國家事務進言獻策。梁宏正坦言,他好珍惜政協議政平台,為此,甫上任就向北京市委統戰部提出優化交通擠塞的建議。作為菁英會主席的他,亦非常關注青年發展,在進一步強化菁英會智庫角色的同時,亦盼望用好政協平台,更好地推動青年工作。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鄭治祖
上任即提優化京塞車建議
梁宏正首擔北京市政協委員,當然不敢鬆懈。他甫上任就向北京市委統戰部提出優化交通擠塞的觀點建議,包括增建停車場;強化交警隊伍及其執行力;仿傚香港新市鎮規劃,考慮在大型商場旁增設公交中轉站,增加北京公交靈活性:「北京交通問題備受世界關注,堵車問題以三環內最為嚴重,若多設公交中轉站,居住外環的居民屆時則可自駕到中轉站,再轉乘公車或地鐵。香港每個新市鎮都附設大型商場,市民基本上毋須到市區購物,中轉站可以增加進城誘因。我亦計劃稍後撰寫成提案。」
首列席政協會議大開眼界
被問及與北京市的緣起,梁宏正憶述,自己過去一直積極投入青年工作,包括參與全國青聯及省青聯以至香港民間組織,直至2年至3年前有幸獲邀參與海外聯誼會工作,開始與北京市政府溝通聯絡,今屆更有機會在政治協商平台有所發揮。今年初首次列席政協會議亦教他大開眼界,「政協制度非常認真,文件更是預備充足,說明政協不單是一個榮譽,當然我覺得獲委任是莫大榮耀。最高興是能夠短時間搭建了新朋友圈子」。
他坦言,「由於青聯身份過往經常有機會到北京參加不同研習班,但通常只會逗留2日至3日,始終未有深刻認識。當出任北京市政協委員後,似乎每事都與自己有關,令我更加關注北京的發展及情況,無形中有着深厚感情。鑑於現時民間已經有好多促進香港與內地青年交流的平台,未來5年,我希望在推動交流以外,更好推動青年工作。我好珍惜這個議政平台」。
港獨特「窗口」 與內地優勢互補
國家經濟發展騰飛,內地金融業發展抬頭,部分港人卻擔心內地城市威脅香港發展。在梁宏正眼中,不會視北京為競爭對手。他直言,北京作為國家政治核心及文化名城,好多大型或跨國企業的總部均選址北京,北京過去亦大力發展軟實力及創新文化,而香港作為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中心,與國際更是「無斷層地接軌」,有着獨特的「窗口角色」,「香港是中國的『窗口』,除了引進外資及外商外,同時將國家發展推銷至國際。香港要與國家優勢互補,既要背靠祖國亦要面向祖國,方能有效發揮『窗口』的角色」。
除了擔任政府工業貿易諮詢委員會、城市規劃委員會、中小型企業發展支援基金委員公職外,梁宏正同時兼任香港菁英會主席。他說,未來希望進一步強化菁英會作為青年智庫的角色,現時菁英會已經開始不時就熱門社會議題作內部討論,尋求共識及看法,「內部已經開始一系列活動,就熱門社會議題討論,包括在幾個月前展開政改討論,當時『十劃未有一撇』,特首仍未宣布成立政改小組。(菁英會)希望發揮到智庫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