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醫護緣:齒科法醫助擒「雨夜屠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12-02]     我要評論

上回筆者跟各位分享了法庭科學「真貌」,同學對法醫工作有了認識,但究竟案件發生時,法醫真正角色是甚麼?他們如何抽取樣本化驗,令結果成為呈堂證物?筆者在此分享一個「案例」,讓同學對法醫工作有更具體認知。

1982年,香港犯罪史上發生了轟動案件──「雨夜屠夫」案,年輕讀者可能不了解此案。當年疑兇林過雲被指殺害4名女子,並肢解她們的屍體,更於屋內以器皿收藏部分死者器官。兇手一直未被發現,就連與林過雲同住的親戚亦未發現異樣。直至第四名死者遇害後,林過雲如常把攝有死者肢體的菲林拿到沖曬店,終被店員揭發事件。

屍體肢離破碎難認身份

案件當年轟動一時,4名死者都被肢解,遺體肢離破碎,難以抽取任何組織化驗。案件揭發時,部分死者已死去逾半年,身體開始腐爛,故無法取得指模,令警方久久未能確認死者身份。

參照外國 從頭骨判斷年齡

筆者師父是當年負責這宗案件的法醫,他憶述指,面對一件又一件死者器官和肢體,就只有頭骨最完整。師父出身於齒科法醫,決定參照外國做法,從頭骨形狀、面額大小、顴骨凹凸等特徵,再根據頭顱上腦囟分布密度判斷死者年齡,終成功確認案中4名死者身份,協助警方破案。這宗案件是香港首宗以齒科檢驗為證據的案件,及後更促成本港成立「香港齒科法醫小組」。

面容重組相似度九成

聽到齒科法醫,同學或會問,他們不是負責檢驗牙齒的嗎?為何要檢驗死者頭骨?因為牙齒會影響死者面容,所以齒科法醫除了從口腔內抽取牙齒檢驗外,還會從頭骨形狀、大小、特徵等判斷死者身份。近年,齒科法醫更嘗試以頭骨進行面容重組,替無名屍體尋找身份,重組後面容相似度可高達八成至九成。

筆者從事齒科法醫多年,已習慣接觸不同屍體。即使屍體怎樣駭人,筆者也會抱着「我來幫你」的心態安然面對。可是,屍體畢竟不會說話,面對遺屬,才是挑戰。 ■東華學院醫療科學學系榮譽教授 梁家駒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相關新聞
科大生走堂「搞機」 創業成功回饋母校 (2013-12-02) (圖)
六成中學生認玩「面書」因無聊 (2013-12-02) (圖)
貧生升大申資助 自責累家人扣綜援 (2013-12-02) (圖)
準英師獎學金逾半申請成功 (2013-12-02)
中大周日邀專家座談藝術科學 (2013-12-02)
醫護緣:齒科法醫助擒「雨夜屠夫」 (2013-12-02)
港大用幹細胞製人造心肌 (2013-11-29) (圖)
教院「膠再用」計劃 明年25小學推行 (2013-11-29) (圖)
走進世界名校:美無法律醫學本科 主張博雅教育 (2013-11-29)
儒家思想助學數 港大學者研究獲獎 (2013-11-29) (圖)
話你知:全球公認最強 被譽「數界諾獎」 (2013-11-29)
68%校無全Wi-Fi多盼政府增資源 (2013-11-29) (圖)
中大史展 (2013-11-29) (圖)
應需求合趣味 職訓開營養學 (2013-11-28) (圖)
教師欺凌學生 教局或除教席 (2013-11-28)
「試題專輯」附真實答卷利自評 (2013-11-28)
教育自由講:企會財合併流表面 關注組籲拆科 (2013-11-28)
城大新法教創業 引學生諗新產品 (2013-11-28) (圖)
5歲港童數獨賽創世界紀錄 (2013-11-28) (圖)
教育有方:主管講清講楚 免員工感「唔關我事」 (2013-11-2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透視眼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