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強 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 資深時事評論員
中華民族的航天夢,與中國夢緊密相連。鄧小平曾深刻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習近平主席強調:「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國不懈追求的航天夢。」正是基於這樣的戰略考量,中國夢的實現必須借助科技的力量,必須努力在前瞻性、戰略性領域佔有一席之地。如今,承載中華民族「落月夢」的嫦娥三號成功發射以及將取得的各項重大成就,為中國夢插上強勁翅膀。
早在20世紀60年代,時任美國總統的甘迺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曾預言:「誰控制了宇宙,誰就控制了地球;誰控制了空間,誰就控制了戰爭的主動權。」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始終伴隨著大國之間的博弈和競爭。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和蘇聯太空爭霸了幾十年,逐漸將陸海空戰場擴展到外層空間,使戰爭的「時空觀」發生了重大變化。
探月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國工程」
隨著美軍依托強大的太空信息支援體系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及伊拉克戰爭中取得迅速勝利,世界主要國家再次切身感受到太空在蒐集情報、戰場通信、作戰指揮、武器制導等軍事領域的巨大優勢和潛在價值,在世界戰略格局發展演變和國家安全利益拓展中的地位作用,太空領域出現了新一輪的「圈地運動」,以往廣闊、清靜的太空開始變得擁擠、熱鬧,太空競爭愈演愈烈。
1984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月球協定》:「月球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然而有意思的是,面對這樣的財富,有能力過去「看一看」的國家卻屈指可數。迄今為止,只有俄羅斯(蘇聯時期)、美國、中國、 歐洲、日本和印度進行過月球探測。探月,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國工程」。月球的資源、能源與特殊環境的開發利用前景和軍事戰略地位,推動了美國、俄羅斯、法國、日本等眾多國家提出重返月球的規劃和計劃。
面對嚴峻形勢中國不能袖手旁觀
美國宣佈欲重返月球,不久前發射了月球大氣和塵埃環境探測器。俄羅斯和日本都宣稱將建立無人月球基地。印度在成功發射「月船一號」後公佈了其載人航天器登月計劃。德國打算實施其有史以來第一個探月項目「月球探索軌道器」…… 面對嚴峻形勢,中國不能袖手旁觀,不能置之不理,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必須要有月球探測的能力。
以古代嫦娥奔月神話中「嫦娥」命名的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分為「探」、「登」、「駐(住)」大三步,其中第一大步「探」即現在正在實施的中國探月工程,並和載人航天工程一道列入16個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它又分為「繞」、「落」、「回」小三步。2007年發射的嫦娥一號,圓滿完成了「繞月」使命。2010年發射的嫦娥二號,是嫦娥三號「先導星」,為嫦娥三號的發射積累必要的基礎和經驗,嫦娥二號2013年12月距地突破6000萬公里,目前正繼續飛向更遠深空。嫦娥三號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在月面軟著陸並開展月面就位探測與自動巡視勘察。在這一過程中,它將創造並實現登月史上多個「首次」,包括在國際上首次月面著陸又同步實現巡視探測的任務,首次在國際上對月面開展多種科學探測等。
大國所以成就因戰略提前謀劃
「兩彈一星」的成功是中國航天史上第一個里程碑,第二個里程碑是載人航天器,而以嫦娥命名的中國月球探測工程就是第三個里程碑。可以說,承載中華民族「落月夢」的嫦娥三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一個醒目的新路標。嫦娥三號無論在實際的意義還是象徵的意義,都為中國夢插上強勁之翼。嫦娥是華人家喻戶曉的月亮女神,以嫦娥命名中國的月球探測工程,寄託了中國人的強國之夢,反映了海內外華人對國家復興的期待。
縱觀歷史和現實,凡大國所以成就,無不因戰略的提前謀劃,並持續不懈努力而得。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5日在視察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時強調,要牢牢扭住國防科技自主創新這個戰略基點,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努力在前瞻性、戰略性領域佔有一席之地。航天科技就屬於前瞻性、戰略性領域。肩負「落月」使命的嫦娥三號,將用探月夢、航天夢推動中國夢的實現。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1年國情咨文中,呼籲加速恢復美國競爭力,並特別強調,保持世界科技領袖地位,對美國的未來至關重要。外界的普遍解讀是,此乃完全針對中國日漸強大的科技實力而發:隨著中國朝向高科技經濟體的加速過渡,美國在科技領域的地位,正相對倒退之中。國際輿論認為,中國正在從中低階科技的一個成功經濟體,積極向高科技經濟體過渡之中。一位美國科學家用兩名籃球運動員的競技,來形容中美兩國之間的科技競爭情勢:美國就像一個已經40歲而經驗豐富的球員,中國則是一個只有12歲,但卻已有同等身高的對手。從前瞻觀點看,誰將會在長期之內主場而能佔據優勢,應該是顯而易見的。
中國夢的實現必須借助科技的力量
習近平主席強調:「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國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社會的全面進步和可持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利用。在現在和未來的國家安全戰略中,航天科技正是空間實力的一個尺規,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中國夢的實現必須借助科技的力量,必須努力在前瞻性、戰略性領域佔有一席之地。航天科技就屬於前瞻性、戰略性領域。肩負「落月」使命的嫦娥三號,將用落月夢、航天夢推動中國夢的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