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勝 「海峽兩岸和平發展論壇」籌委會執行主席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執行會長
「海峽兩岸和平發展論壇」日前在香港隆重舉行,取得極大成功。這個首次有紅藍綠三方一同出席的大規模論壇,對於充分發揮香港在兩岸關係中的中介作用,有很大的積極意義。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孫亞夫演講中有關敦促民進黨放棄「台獨」主張的闡述,引起廣泛關注。在論壇上,有綠營人士提出這樣的問題:如果下一屆台灣大選民進黨上台,大陸有什麼對策?其實,在島內主流民意認同「九二共識」、希望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情況下,如果民進黨堅持「台獨」黨綱,就難以得到多數民眾支持上台執政;即使僥倖上台,也會重蹈李登輝、陳水扁的覆轍,令兩岸關係再陷低谷,最終也會因經濟民生困頓、社會發展停滯而再被百姓趕下台。民進黨不要寄望上台可以逼大陸接受其「台獨」立場,倒是應該順應大勢放棄「台獨」,為自己謀求新的出路。
不改「台獨」立場 必為主流民意拋棄
2008年5月以來,兩岸關係實現重大轉折,從緊張動盪走向緩和穩定,取得交流合作、協商談判的重要成果,呈現出和平發展的新局面。兩岸關係在歷經風雨洗禮後,能夠開闢出和平發展的正確道路,最重要和最關鍵的原因在於,台灣當局堅持「九二共識」,認同並實行「一個中國」原則、用一個中國架構定位兩岸關係,對內對外都不推動「兩個中國」、「一中一台」或「台灣獨立」。兩岸對一個中國的態度有了共同點和連結點,在經濟、文化、社會交流合作達到60多年來最密切的水平,大大推動了台灣經濟發展,台灣民眾分享到巨大和平紅利。2005年起大陸成為台灣的第一大貿易夥伴,2012年兩岸貿易總額1622億美元(含香港),比同年台灣與美國、日本的貿易總額1300億美元還高。
如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理念深入人心,「台獨」主張進一步喪失市場。今年2月24日到25日台灣《新新聞》所做的民調顯示,高達六成六的受訪者認為民進黨不應排斥跟大陸交往,接近五成的受訪者還認為民進黨應該廢除「台獨」黨綱,才能調整大陸政策。民進黨內大老謝長廷也表明,該黨奉為至寶的「台獨」黨綱應該修改,為民進黨與大陸的交流找出新方向。有關說法得到黨內部分人士的支持。
其實,藍綠陣營關於島內事務的政見大同小異,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兩岸政策。台灣主流民意於2008年和2012年兩次大選中用選票懲罰死抱「台獨」黨綱的民進黨,支持堅持「九二共識」、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國民黨。由此可見,民進黨如果只討好泛綠基本盤,無視其他選民的意向,是永遠也無法重登執政舞台的。從政黨發展的角度來思考,民進黨若然想務實地走下去,並以重奪執政權為目標,那在「台獨」的小眾民意及兩岸和平的主流民意之間應該作出明智的取捨。
重蹈「台獨」覆轍 僥倖上台亦難持久
「台獨」破壞兩岸和平、危害台灣經濟的劣跡有目共睹。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開始,李登輝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台獨」計劃,制訂「戒急用忍」政策,為兩岸經貿往來設下重重障礙;拋出「兩國論」,令兩岸關係急轉直下。2000年大選陳水扁上台,翌年即拋出「一邊一國」的「台獨」主張,2004年連任後更大搞「去中國化」運動;在兩岸經貿方面,他鼓吹「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為兩岸經貿交流戴上枷鎖。台灣是外向型經濟,近在咫尺的大陸市場為台灣企業提供了無限商機,但因為「台獨」猖獗,兩岸融合嚴重受阻,台灣經濟受到巨大損失。據2006年世界經濟論壇的《競爭力報告》指出,台灣當時的競爭力排名與1999年的第4位相比,倒退至第13位。2007年扁當局推行「入聯公投」,外企擔憂島內政局動盪,一度爆發「撤資潮」,單月流走近80億美元。
這些年兩岸和平發展推動台灣經濟發展,台灣百姓受益是不爭的事實。台灣百姓的福祉,依存於兩岸和平發展之中,民進黨對此無法不正視,也應更加明白兩岸關係持續和平發展的重要性。如果民進黨不力圖改變「台獨」的主張,將難以消除台灣百姓的疑慮以爭取選票。即使民進黨能僥倖上台,也可能因為重蹈李登輝、陳水扁的覆轍,令兩岸關係再陷低谷,最終也會因經濟民生困頓、社會發展停滯而再被百姓趕下台。
堅持「台獨」沒前途 順應「一中」謀出路
今年6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來訪的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時指出,「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仍然是對台海和平的現實威脅,必須繼續反對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主張和活動,不能有任何妥協。同時,主管對台事務的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一再重申,只要民進黨改變「台獨」立場,大陸可以與其進行交往。在香港舉行的論壇上,孫亞夫發表演講時指出,民進黨沒有放棄「台獨」立場,迴避廢除「台獨黨綱」、「正常國家決議文」的問題,繼續阻撓兩岸關係的發展;只要民進黨願意放棄「台獨」和「一邊一國」的主張,大陸就願意作出正面的回應。希望民進黨真正地認識到「一邊一國」的「台獨」主張不利於台海和平穩定,不利於兩岸關係的改善發展,不利於台灣未來的發展,當然也不利於民進黨自身的發展,是沒有前途和出路的。民進黨應該認清歷史潮流、順應民意趨勢,改變「一邊一國」的「台獨」立場,停止干擾兩岸交流合作,將本土意識納入一個中國框架,為增進兩岸同胞福祉、穩定台海局勢作出應盡的努力,才能在歷史的發展中重新找到適合自己的定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