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發牌審議符程序公義 蘇錦樑批顧問缺操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12-05]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蘇錦樑重申,行會是考慮了大量資料後,按既定的制度、程序和政策進行整體性判斷,然後審慎地作出發牌決定。 梁祖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反對派繼早前企圖引用特權法要求政府公開處理免費電視發牌的文件遭立會否決,昨日在立法會大會上再就上述事件窮追猛打,聲稱特區政府就免費電視市場容量的說法與顧問公司報告講法有矛盾。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蘇錦樑回應時重申,行會是考慮了大量資料後,按既定的制度、程序和政策進行整體性判斷,然後審慎地作出決定。而顧問報告只是當局考慮發牌的其中一個參考,當局亦已多次公開審批準則,強調審批過程符合程序公義。他又對有關顧問公司公開表達意見,感到詫異和難以理解,批評顧問公司不尊重合約,欠缺應有的中立性。

 民協議員馮檢基昨日在立法會指,當局在發免費電視牌照申請上,表示根據顧問報告建議,作三選二決定後,卻被顧問公司批評斷章取義,要求解釋。蘇錦樑回應時重申,政府已在不同場合公開交代發出電視牌照的準則及理據,亦清楚解釋行會作出有關決定前所考慮的11項相關因素,包括前廣播事務管理局呈交的建議、《廣播條例》的規定、顧問報告等。

事實陳述一致 證政府沒扭曲

 對於早前顧問公司總監質疑政府曲解其報告,蘇錦樑指出,顧問報告只是行會審議申請時所考慮的眾多因素之一,政府從沒有聲明有關決定是顧問報告的建議。他又指,處理申請的整個過程符合程序公義的要求,例如行會向所有申請機構披露了相關資料,並給予所有申請機構充分時間和機會作出了多輪申述。回應外界指,通訊事務管理局的建議與行會的決定並不相同,蘇錦樑表示,當局亦對顧問就申請機構及持牌機構在免費電視市場的持續經營能力的研究結果上,事實性陳述是一致的,顯示政府從沒有扭曲顧問的研究結果。

 蘇錦樑並強調,政府從來沒有要求顧問就循序漸進引入競爭或三宗申請應否獲批給予任何建議。故他認為,顧問的言論,可能是建基於不完整的資訊,以及對顧問角色和有關決定有所誤解。有關公開言論令他「感到詫異及難以理解」,並指除非得到政府邀請,相關顧問不應公開參與他們所受聘研究事項或相關事宜的討論,更不應捲入相關的政治討論,以免引起大眾質疑顧問的客觀和中立性,強調對顧問「不顧職業操守並捲入政治討論」的做法表示非常遺憾。

獲批公司同意重組迎法例要求

 對於馮檢基聲稱當局是迴避問題,蘇錦樑表示,顧問報告角色行會會作整體考慮,亦不存在行會無聽意見。另外,民建聯主席譚耀宗提問時指,有不少人憂慮現時獲行會批電視牌的申請者屬於某法團的附屬公司。蘇錦樑回應指,獲批的公司要作企業重組符合有關法例要求,現時兩個獲批牌照申請者亦同意作出重組,將來行會亦會審視情況及律政司意見。金融界議員吳亮星則表示關注到顧問獨自發表言論的情況,認為政府需要檢討顧問水平是否有偏離,蘇錦樑重申,政府立場是:任何顧問都要尊重合約的精神。

相關新聞
中央有誠意 港人有理性 依法普選可入「大直路」 (2013-12-05) (圖)
發牌審議符程序公義 蘇錦樑批顧問缺操守 (2013-12-05) (圖)
特首:「一國兩制」成功 港擁綜合優勢 (2013-12-05) (圖)
周六日落區蒐民意 (2013-12-05)
視牌風波 反對派又玩特權法 (2013-12-05)
廿四味:反對派怕見家翁 (2013-12-05)
李卓人是不折不扣的反中亂港死硬派 (2013-12-04) (圖)
聶德權接掌新聞處 馮煒光任新聞統籌專員 (2013-12-04) (圖)
《星期六主場》受訪 葉太投訴麥嘉緯無禮 (2013-12-04)
批英插手普選 環時:中英關係恐倒退 (2013-12-04)
CY周五訪粵考察大橋橫琴 (2013-12-04) (圖)
人質事件談判 特首:菲態度積極 (2013-12-04)
廿四味:借女嬰慘劇挑撥兩地關係令人髮指 (2013-12-04)
李飛釐清「四個一」 為落實特首普選指出正途 (2013-12-03) (圖)
迎普選 再開班 民記育政治人才 (2013-12-03) (圖)
心得感言:學員悟政治求同存異締和諧 (2013-12-03) (圖)
立會午宴助議員總領事溝通 (2013-12-03) (圖)
前AO任新民黨政研總裁 (2013-12-03)
廿四味:陳健民為何再赴台接觸「台獨」勢力? (2013-12-03)
張炳良率團訪滬 推港航運服務 (2013-12-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政情與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