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復大蛋白研究成果為治血癌帶來曙光。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章蘿蘭 上海報道)經過逾4年的研究,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徐彥輝課題組首次成功解析了哺乳動物骨髓造血關鍵蛋白TET2的三維結構,這將對血液腫瘤(即血癌、白血病)治療性藥物的開發具有重大意義。上述成果昨日(6日)已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雜誌上,引起世界同行廣泛關注。
哺乳動物TET蛋白家族有3個成員,即TET1蛋白、TET2蛋白和TET3蛋白。TET蛋白在哺乳動物發育和骨髓造血等關鍵生命過程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若TET蛋白失去活性,會導致各種疾病,尤其是血癌。2009年以來,全球至少有數十家著名研究機構都在研究TET蛋白的三維結構,以求有所突破,但始終未有結果,而徐彥輝課題組的成果及時、有效地填補了這一空白。
蛋白結構影響遺傳基因
據悉,人體遺傳物質DNA上有一種甲基化特殊標記。一旦甲基化標記位點紊亂,就會導致如血癌等各種疾病。有趣的是,哺乳動物在發育過程中,體內會根據需要自動調節(去除或添加) DNA上的甲基化標記。科學界此前一直困擾於甲基化標記的「去除」機制。直至2009年,研究發現哺乳動物體內的TET蛋白,對甲基化標記的「去除」起了關鍵作用。
但是相關標記,又如何被TET蛋白「添加」到DNA上去?四年多前,徐彥輝課題組開展了對這一「熱點」的追蹤研究,如今終於解開世界難題。他們運用X射線晶體學等研究方法,獲得了TET2蛋白和DNA兩者結合在一起的三維結構,結果發現TET2蛋白非常「聰明」,它能夠自動識別、找到甲基化標記,並會把甲基化標記修飾過的DNA「翻轉」到TET2蛋白的內部,並在內部鐵離子等幫助下,通過氧化反應,將這些標記逐步「添加」到DNA甲基化標記上。
TET1成「致病幫兇」
徐彥輝表示,原來血癌患者血液中含有多種TET2蛋白突變,正是這些突變影響了TET2蛋白的活性,導致它「消極怠工」,無所作為,最終引起疾病發生。而TET2蛋白的「同胞兄弟」TET1,在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形成過程中「過分活躍」,扮演了「致病幫兇」的角色。
徐彥輝解釋說,上述研究成果的重大意義在於,可以通過對TET2蛋白三維結構的分析、計算機模擬、高通量的化合物篩選等方法,找到能夠激活TET2蛋白,或抑制TET1蛋白活性的相關藥物,從而為人類最終戰勝白血病等作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