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未來英語考試不再統一在高考時舉行,引發會否導致學生英語水平下降的質疑。有專家表示,這樣的改革是將英語拉回正常,不會使中國學生英語水平整體下降。「它其實就是一門語言工具,英語水平更多應體現在聽說方面」。
在高考的指揮棒下,內地「全民英語熱」一直困擾著學生和家長。從小學到大學,英語無不被視為重要科目。據保守估計,全中國有兩億學生在和英語「死磕」。目前,內地英語教育被外界詬病最多的地方主要有兩點,一是耗費精力,二是「啞巴英語」(有一定閱讀能力,但聽說能力很差)。
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馬濤表示,是次改革單獨將英語提出,是因為外語社會化考試在國際上有比較成熟的經驗,技術上也是可行的,標準化測量比較可靠。另外,外語考試應該以能力為本,不是考知識點。外語學科的工具性特別強,在一門工具性的學科上花費這麼多的時間,而且分分必較,沒有必要。英語水平的高低應從學生的聽說能力上得以體現。從目前社會各界的反應來看,對此也是比較贊成的。
制度不改難破「考分至上」
有專家則向本報指出,不管是英語還是其他學科的改革,都僅僅是「小變動」, 改革的關鍵在於打破集中錄取制,改變學生的應試學習態度。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從表面上看,改革英語考試似乎降低了英語的權重,也打破「一考定終身」,可減輕學生的考試負擔。可是,如果深入分析目前的高考錄取規則,就很難得到樂觀的判斷。 熊丙奇表示,按照目前的高考錄取規則,在集中錄取階段,地方教育考試部門將根據學生的高考成績、結合學生的志願向學校投檔,學校則在投來的學生檔案中進行錄取。依照這種錄取規則,英語考試制度的變革,無法改變學生對學英語採取的「應試學習」態度,畢竟高考總分一分之差,都可能影響到最後的錄取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