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親親我董事長勞富文及電商總監鄭子楓。 何花 攝
在早前的「雙十一」,天貓成交額達到創紀錄的350.19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珠三角網民貢獻33.7億,電子商務市場潛力巨大。近年忙於升級轉型的港企,也抓住機會搶灘電子商務業務。其中不乏「佼佼者」已成功打開銷路,衝出重圍。不過,更多港商仍在摸索中。人才缺乏、品牌知名度不高等仍然是困擾港企的主要問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何花 東莞報道
對於網購的巨大成交數字,港商勞富文不由得暗自慶幸:「好彩幾年前已經看到了電子商務的機會。」他對記者表示,內地電子商務迅猛發展,「抓住了這個機遇的港企才有可能轉型內銷市場。
藉電商平台拓展內銷
勞富文是東莞親親我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1980年代到東莞創辦了富康實業,走過33年外貿接單之路。2008年,他成立子公司創建自有品牌親親我;2011年,全球十大網商評選,親親我在全球6,000多名參選網商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一闖入十強的港企。今年公司自主品牌「親親我」等產品內銷出貨額預計將超過1.5億元,佔出貨總額一半以上。
近年來,廣東相關產業政策為港企發展電子商務提供了平台。今年下半年以來,廣州、佛山、東莞等多個城市頻頻出台電子商務發展新政,鼓勵企業通過電商平台助力轉型升級。數據顯示,2012年東莞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800億元,同比增幅超過20%;2012年外資企業內銷額已經從1,400億元增長至2,500億元,增幅達80%。
本小利大網購優勢明顯
香港貿發局製造業拓展總監周瑞生受訪時稱,電商因便利性、低價格、無時間地域限制,逐漸成為了當下謀求拓展內地市場的港資企業的最佳選擇。對製造業賣家而言,拓展網購渠道已是大勢所趨。
今年「雙十一」期間,廣東省以成交額33.74億元成為「網購第一大省」。產銷兩旺的局面讓眾多商家堅定了電子商務業務的巨大潛力。東莞外商協會相關負責人受訪時曾表示,目前在東莞約四成港企已開始嘗試電子商務,其中有一批「先行者」借力電商平台成功開拓了內地銷路,實現內外銷「兩條腿走路」。
內銷實力反哺外銷市場
親親我電商總監鄭子楓表示,目前運營成本增加,招工難和人民幣升值對利潤的損失,對傳統製造業非常不利。加之內地的廣告投放和品牌推廣費用又非常昂貴,對珠三角大多數中小型港企而言,想通過實體店開拓內地市場起碼需要兩三億港元。而電子商務平台的低成本、便利性等優勢對代工工廠開拓內地銷路來說確實是難得的平台。
「在電子商務站穩腳跟後有許多好處」,鄭子楓說,電商領域不同於實體商場,消費者選擇商品更多的是憑借自己以往購買的經驗,所以口碑對於電商品牌至關重要。一旦消費者形成對品牌的忠誠度,就會形成穩定的購買力。「現在我們在市場上已佔一定份額,不僅擁有了議價權,一定程度上還擁有定價權;另一方面是分化風險,原來單純依靠大客戶訂單,企業沒有抗風險能力,現在不用擔心了。」鄭子楓告訴記者,預計今年內銷將超過企業整體業務的2/3,將超過貼牌代工的海外市場份額。親親我目前已經成立了美國分公司和歐洲分公司,計劃投入3,000萬開拓全球30個國家代理,將借內銷實力反哺其國際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