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初,美國率先宣佈「重返月球」計劃,引領全球新一輪探月浪潮。不曾想,一直低調的中國人卻捷足先登,剛發射的第三顆探月航天器嫦娥三號已開始月面科學探測。嫦娥三號任務是中國對月球科學探索上邁出的重要一步,獲得世界主流輿論的普遍讚譽。NASA(美國太空總署)對此尤為「關切」,馬上出動四個航天器「圍觀」嫦娥和玉兔的月球生活。
中美在38萬公里外月球上的角力遠不止此。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昨天透露,在「嫦三」發射前,NASA曾經給中國寫信,要求中方提供「嫦三」的軌道數據便於其監測,理由是:嫦娥三號動力下降過程會噴射化學成分,這可能會污染月球的環境,影響美國的探月衛星。
美提霸道要求遭拒
面對美國如此霸道的要求,中方提出:希望NASA也提供兩個軌道數據,以防嫦娥三號在軟着陸過程中發生碰撞。然而,美國卻拒絕交換軌道數據,因為該國國會通過決議,要求NASA不得與中國航天進行合作,以防中國竊取技術。最終,中國沒用美國的技術,也沒有向美提供科學數據。
實際上,中國與其他航天大國都有着不錯的合作。歐空局為「嫦三」任務提供了一個飛控中心和三個測控站。中國與俄羅斯在「嫦三」研製中也有着愉快的合作。雖然美國航天界人士喊出「現在絕對必須和中國就月球探測合作開始交流」,但目前美國似乎是唯一不願跟中國合作,甚至默默「較勁」的國家。
月球及深空探測奉行實力原則,中國登月探月時美國繞飛監測並未違規。相信,隨着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與美國在載人空間站、探月及深空探測等方面的交集可能會更多。如果美國仍堅持霸道和拒絕合作的態度,兩國未來在太空的角力勢必將更加頻繁。
這對中國並不是壞事,幾經起落的中國航天人早已明白自力更生的重要。「這倒是幫助中國航天了,我們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嫦娥三號落得也很好。」吳偉仁說。 ■記者 劉凝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