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繼盛)市建局昨日向長沙灣汝州西街777號至783號工廈重建先導計劃項目出價,地面物業實用面積呎價為14,005元,樓上物業呎價則為4,751元。市建局為提高業主出售誘因調整特惠津貼政策,除原有按政府基率計算,亦新增市值的10%供業主選擇,以較高者為準。市建局預計有關修訂令成本增加約0.5億元至1億元,總發展成本約14億元至17億元,將提供約16,700平方米辦公室及商業面積,預計於2019年至2020年間完成。
下周一簡報會 業主有60日考慮
市區重建局去年推出工廈重建先導計劃,但首個位於士美菲路的工廈項目遭太多業主反對而觸礁。
市建局昨就計劃另一個工廈項目、長沙灣汝州西街777號至783號的永康工廠大廈提出收購建議,地面物業實用面積呎價為14,005元,樓上物業呎價則為4,751元。市建局亦會於下周一舉行簡報會,受影響業主有60日時間考慮收購建議。
有關地段的地盤面積為15,002平方呎,而現時的永康工廠大廈於1962年落成,樓高10層,總樓面面積約13萬平方呎。大廈內共有40個物業業權,但因部分業主擁有多個業權,有35個經營者受影響。市建局今次根據土地收回條例進行收購,期望可取得70%以上業權,以爭取政府同意推展項目。
受影響業主將可獲得物業市值交吉價和特惠津貼,其中交吉價價格由2間獨立測量師分別作出,以較高者為準。而市建局亦因應市場變化,特意調整業權部分的特惠津貼政策。業主所獲的特惠津貼,將相等於10%的物業市值,或政府基本定率(地下單位每平方呎約272元;樓上單位每平方呎250元)的1.5倍乘以實用面積,以較高者為準。
2,600平方呎業權 特津逾百萬
假設一個2,600平方呎的自用業權,收購價為每呎14,800元,市值交吉價則為3,848萬元。業主的業權部分特惠津貼,若按政府基率計算為106.08萬元,但以新設的10%的物業市值,則可獲384.8萬元,相差達278.72萬元。
自用業主則可另獲政府基本定率的2.5倍乘以實用面積,或申請營業損失補償,受影響租戶亦可獲相應特惠津貼安排。
不過,市建局估計,現時工廈約有一半業權正在進行非工業用途,若有關的業主和租戶未獲政府豁免非工業經營,特惠金額將被扣減5%。
溫兆華籲勿以住宅市值計算
市建局物業及土地總監溫兆華表示,由於過往寫字樓的價格已上升不少,釐印費、律師費等搬遷的周邊費用亦有上調,希望新安排可幫助受影響業主,收購成本將相應增加0.5億元至1億元。而整個項目的總發展成本則視乎收購期的長短,介乎14億元至17億元。
至於有業主曾經叫價每呎達1萬元,溫兆華指了解業主的理想價格,但市建局亦有參考同類型的工廈,若以住宅市場價值計算是錯誤的想法。
他又期望可透過今次項目,將「其他指定用途(商貿)」用地工廈重建作非工業用途。
由於該地段設130米高度限制,市建局初步建議今次項目將以12倍的地積比,興建26層商業樓層的單幢樓宇,提供約16,700平方米辦公室及商業面積,預計可在2019至2020年間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