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國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家解讀:土地農民承包制 底線不能突破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馬琳 北京報道)三中全會後,社會上一度出現土地改革是讓農民出村、資本進入的誤解。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張孝德教授向本報表示,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從某種程度上對此作出了回答,明確了土地是農民的生命線,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集體土地承包權屬於農民家庭這將是今後農業發展不能突破的底線。同時,簡單的兼併農民土地交給大規模企業的做法並不可取,而應該通過合作社等模式發揮農村的規模效應。

小康社會關鍵在農民

他認為,這次會議對新環境下中國農村未來的發展方向、發展模式和發展理念做了高屋建瓴的規劃,從整體和戰略上指明了中國農村發展的模式及道路。會議最大的亮點是,賦予了農村問題應有的高度和地位,把農民的小康上升到小康社會的一個標誌來看。

「中國建設小康社會不是說城市,也不是說GDP總量,要落實到人」,張孝德說,農民作為中國經濟社會最底層財富的創造者,他們能否小康是中國小康社會建成與否的一個重要標準。他強調,中國鄉村的存在是長久的,中國未來城鎮化發展,不應是簡單的讓農民進城、收入提高等,而是應探索鄉村發展的可持續路徑和模式。

強調土地所有權不變

張孝德認為,這次會議指明了在農村堅持土地承包制度、土地農民集體所有,是今後發展不能突破的底線。在三中全會《決定》公佈後,社會上出現了對土地改革的誤讀,甚至出現了讓農民出村、資本進入的理解。此次會議對此作出了回應,明確土地改革一定是在土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進行的。

對於農業現代化與農民增收問題,張孝德認為,農業現代化還是要在基本經營制度不變的前提下,提高生產技術、發展立體農業、高效農業等高收益農業模式,而不是簡單的進行大規模化經營。他強調,簡單的兼併農民土地交給大規模企業的做法並不可取,而應通過合作社等模式充分發揮農村的規模效應。

確定城市支持農業方針

張孝德也指出,會議對農村與城市之間的關係也有了比較明確的定位,確定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他強調,中國的城鎮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一定要在城市和鄉村同時發展的基礎上,走農民市民化道路,而非簡單地把農民趕進城。

相關新聞
20字國策 保障糧足 (2013-12-25) (圖)
會議八要點 (2013-12-25)
「四最」抓食安 升至考驗執政能力 (2013-12-25)
專家:兩大主題及時必要 (2013-12-25) (圖)
文匯觀察:新戰略勾勒糧食安全新思路 (2013-12-25) (圖)
中央:讓農民成體面職業 (2013-12-25) (圖)
專家解讀:土地農民承包制 底線不能突破 (2013-12-25)
2020年一億農民工變市民 (2013-12-25)
首都市民戴口罩過平安夜 (2013-12-25) (圖)
滬平安夜中餐遇冷 外籍消費獨好 (2013-12-25) (圖)
休閒購物 港人北上消費增 (2013-12-25)
京餐飲街晚高峰延至23時 (2013-12-25) (圖)
芬蘭聖誕老人「駕臨」中國冷極節 (2013-12-25) (圖)
陝北奮鬥13載 典範存民心 (2013-12-25) (圖)
三大過人之處 彰顯人格魅力 (2013-12-25) (圖)
居住百姓家 主席沒架子 (2013-12-25) (圖)
生活艱苦 感動後來人 (2013-12-25) (圖)
轉戰陝北一年 行程1000多公里 (2013-12-25)
人大審議法案 「兩孩」放生「勞教」判死 (2013-12-24) (圖)
楊帆人的自由是國家發展座標系 (2013-12-2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國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