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延安幹部學院老教授劉煜對毛澤東頗有研究。 記者 張仕珍 攝
延安幹部學院70歲的老教授劉煜研究毛澤東已有48個年頭,在他的心中,毛澤東是一個人格魅力十足的領導者,有着三大過人之處:人民情結濃、善獨立思考、具犧牲精神。
情繫人民 一生貫徹心中
劉煜指,毛澤東最大的過人之處便是具有濃厚的人民情結。出生於農民家庭的毛澤東,從小與農民接觸頻繁,母親信佛,同情勞苦大眾,受其影響,毛澤東一生都把人民貫徹心中,看到人民受苦受累,便立志要救民於水火。
為研究毛澤東,劉煜曾走訪了很多當事人,包括毛澤東的秘書、勤務員、司機和孩子保姆。他告訴記者,毛澤東的一生是容不得人民受苦的一生,主席的勤務員曾向他講述,主席有時看電影看到人民受苦,都會因感情難以自制而痛哭失聲。
獨立思考 適時調整戰略
在劉煜的眼中,毛澤東具有一個獨立思考的頭腦,從不人云亦云。面對中國複雜多變的革命形勢,他總是冷靜而清醒。八七會議時,毛澤東提出「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理論,號召中國革命拿起武器武裝反抗。而當看到城市武裝暴動陸續失敗時,毛澤東又冒出了「佔山為王」的點子,主張以農村包圍城市。「這是中國革命道路天才式的發現」。劉煜如此評價。
親人犧牲 忍痛顧全大局
他同時表示,毛澤東的犧牲精神讓人敬佩不已。在毛澤東大氣磅礡的詩詞掩映下,似乎很難看出他內心的傷痛。然而,在漫長的革命征程中,毛澤東為顧全大局,陸續失去了自己的六位親人,其悲痛可想而知。
劉煜表示,毛澤東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從未考慮自己,無畏親人犧牲。其子毛岸英從小被送到蘇聯學習,十八九年未與父親謀面。然而1946年,剛回到父親身邊兩三個月,毛岸英就被毛澤東送到勞動大學鍛煉,一個白面書生雙手被磨得滿是老繭。
抗美援朝爆發後,毛澤東又義無反顧將兒子毛岸英送往前線。毛岸英犧牲後,彭德懷本想把其遺體運回國內,卻被毛澤東拒絕,「青山到處埋英骨」。在毛澤東的心裡,保家衛國得有人,如果他不讓自己的兒子去,別人也不讓自己的兒子去,作為國家領導人,要讓別人信服,首先要以身作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