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現年76歲的劉鴻文偶爾才買點肉或下價魚,至少要吃上兩天。 資料圖片
現年76歲的劉鴻文,住在深圳羅湖。2000年,他從倉庫管理員崗位上退休後,到深圳養老,借住親戚的房子。兒子在香港開了家設計排版公司,朝不保夕,每月也只能接濟他1,000多港元做生活費。為了省錢,劉伯真是掰著錢過活。
現在,他每天通常只買些青菜吃。即便青菜,他也歎吃不起。他說,以前每斤菜心只需2元(人民幣,下同)左右,現在至少在3.5元至4元,青菜也買不起。偶爾買點肉或者一些下價魚,但至少要吃上兩天。「以前饅頭、包子每個0.5元,現在漲至1元一個。我現在買麵粉自己做饅頭、包子。」
劉伯是記者採訪的老人中病痛最多的一位。曾經中風,在香港的醫院住了兩個多月,花了8萬港元。現在常年患有帶狀孢疹和尿血,需要經常進行系統檢查。「還是香港的免費醫療好,如果在內地他是絕對看不起。」他感慨,但回香港住宿和交通費用也成問題。
「錢一天不如一天好使」
車費太貴,劉伯即便想念兒孫也不敢回去。雖然深圳公共交通讓老年人免費,但劉伯和老伴從羅湖口岸到香港家中來回交通費需要70多港元。他坦言「捨不得」,便盡量少回去。直到今年港鐵推出優惠,劉伯老兩口往返只需48港元,「我和老伴一年可以多返幾次香港看望兒子」 。
對於他和老伴剛領到了「廣東計劃」的高齡津貼,兩人折合人民幣共有1,800元。「等了(生果金)10年,等領到手的時候,錢(港幣)卻一天不如一天好使。」他說,「通脹對沒有收入的老人來說壓力最大,但多一筆錢,活下去總能多一份心安。」 ■記者 熊君慧、李昌鴻 深圳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