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人行遲遲才出手紓緩市場「錢荒」,分析認為,主要是有意讓銀行間利率走高,以此迫使銀行和其客戶去槓桿,以及提高警覺性。 中新社
太平金控•太平証券(香港) 研究部主管 陳羨明
近期市場流動偏緊,導致內地拆息高企,在外圍股市屢創新高之際,內地A股及港股市向上挑戰的勢頭受到抑制。惟今次錢荒後中央有限度放水,以紓銀行資金管理不善引發的錢緊,反映中央貨幣政策中性偏緊,操作手法緊中偏穩的新動向,這無疑有利於穩經濟促改革。前周開始,資金面緊張情勢不斷加劇。人行未在公開市場以逆回購向市場注資,導致流動性偏緊,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曾連續4日全線上升,1周、兩周、1個月及3個月拆息升至6月以來高位。
上周四人民銀行終出手以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SLO)調節市場流動性,且稱,如必要將據財政支出進度,繼續向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通過SLO提供流動性支援,惟未對市場有顯著影響。
人行在暫停3周逆回購後,終於上周二重啟,在公開市場中開展290億元人民幣, 7天期逆回購操作。在央行進行SLO操作和重啟逆回購的情況下,市場利率呈現快速回落,其中1周及兩周拆息跌逾2厘,貨幣流動性對銀行流動性的傳導趨暢順。然而,市場流動性轉換有待於進一步觀察,股市因而未見有很大起色。
待拆息搶高才出招有因
為何人行在拆息如此高時才作出回應?對此,市場有多種看法。例如,首11月上繳的多達2萬億元的財政存款將在12月下半月注入銀行體系,以及人行希望遏制信貸增長,因而被迫要允許拆息上升等。其實,在利率趨向市場化的嚴峻挑戰下,像今年6月份的「錢荒」預演一樣,人行有意讓銀行間利率走高,以此迫使銀行和其客戶去槓桿,以及提高警覺性。
嚴格來說,兩次引爆錢荒的導火線不同。今年6月爆發錢荒,成因主要是稅款繳付到期、存貸比和準備金各項監管指標季末考核,加上大量理財產品集中到期等多重因素。今回錢荒主要是存款準備金淨上繳壓力上升,加上美國聯儲局啟動退市,在憂慮資金外流下,金融機構爭相借錢造成流動性迅速繃緊,從而推動短期利率急劇飆升。
但錢荒的根源本質並無二致,仍然是結構性紕漏問題。商業銀行將資金過度集中在房地產、地方融資平台和高槓桿化的理財產品業務之中,借短貸長,期限錯配。金融資源的錯配,導致銀行本身的流動性基礎顯得脆弱,錢荒輕易形成。
中央貨幣政策偏緊不變
錢荒再度出現,以及人行有限度放水,正好反映中央的貨幣政策及操作手法是偏緊但穩健。由此看來,明年1月底農曆新年前的資金需求高峰期,難望中央會大放水,內地錢緊很可能持續。不過,銀行再歷錢荒,其應對能力會愈強,錢荒對市場的衝擊應逐漸減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