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鴻震博士 前民政事務局局長 國際專業管理學會會長
為期五個月的政改諮詢經已在去年十二月初展開,社會對於普選特首相關方案的討論將會愈來愈熱烈。如何普選產生特首,關係到香港政制發展能否前進,「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體制將如何體現。如何在基本法及人大常委會相關決定下,回應社會上不同聲音和意見,找出一個各方面均能接受的方案,達到共識,是香港市民的共同願望,但同時對於特區政府及香港社會亦是個頗大的挑戰。
在政改諮詢展開前已有不少社會人士提出各種方案,除了個別偏離基本法的方案外,其餘建議都值得討論。至於如何依照或不違反基本法第45條以及人大常委會的相關決定,通過提名委員會選出若干名候選人,再以一人一票普選產生特首,則需各界人士繼續集思廣益。
然而,有關愛國愛港的討論,則可謂早已達成共識,相信絕大多數港人均同意特首一職必須由愛國愛港人士擔任。起初,仍有人批評這是政治審查,但現在反對聲音已幾絕於耳。記得梁國雄議員曾在電視訪問節目提到,他在某一年曾經公開唱國歌;梁家傑議員也強調自己比很多自稱愛國愛港的人士更愛國愛港。筆者認為,反對派都會同意及接受愛國愛港這個條件,理由十分簡單,試問不愛國愛港的人士又如何完成特首的工作,負起特首的職務?
在討論是否愛國愛港的問題時,大家需要留意一點,就是一個人的言行必須一致。如有人聲稱自己愛國愛港,但行為卻剛好相反,甚至到街上燒基本法,大家又會如何判斷這個人呢?筆者相信市民「心中有把尺,有個算盤」,知道該如何評價。其實要符合愛國愛港這條件,最重要是必須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而香港特別行政區則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除了外交和軍事,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享有高度自治。假如特首候選人不能接受以上事實,反而不時抗議中央政府的管治,那又如何能有效執行職務為香港服務?
香港是個自由社會,市民可以持不同政見,並以合法途徑表達他們的聲音,但要參選特首,則必須接受「一國兩制」以及中國由共產黨領導的事實,否則要參選都只是徒然,更不用說執行特首的職務。新的一年裡,面對香港政制發展的機遇和挑戰,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繼續討論和努力,謀求共識,讓香港政制發展繼續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