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1月1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戲曲天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戲曲視窗:戲棚和棚戲


以竹支作為搭建戲棚的材料,香港是把這項傳統保留得最完整的城市。香港的戲棚由竹枝構成樑柱,並加上鐵片覆蓋屋頂及牆,提供簡單遮風擋雨的環境。一般的戲棚,每次搭建需約兩星期的時間。清代末期的戲園結構,形式上開始接受西方劇場的影響,台口為鏡框式,而非傳統的三面台,本地竹枝戲棚也是跟這模式搭建。

香港的戲棚原本只在神誕演神功戲。神功戲泛指一切因神誕、廟宇開光、鬼節打醮、太平清醮及傳統節日而上演的所有戲曲。這種演出不是粵劇所專有的,絕大部分的潮州戲及福佬戲演出也屬於神功戲。有學者說,香港的戲棚可以流傳下去,是因為早期的香港是一個漁港,大多數的漁民都是拜祭天后,所以沿海地區有很多的天后廟,亦因此神廟空地前都會搭戲棚上演。由於僅在神誕才演出,搭建簡易的暫時竹枝戲棚最符合經濟原則,搭建戲棚的空地在神誕過去,也可作其它用途。

上世紀六十年代,香港的戲院減少粵劇檔期,班政家黃炎想出與街坊福利會合作舉辦慈善籌款活動,向政府申請在球場搭棚演戲,棚戲成為當時一個老少咸宜的娛樂。由於戲棚是臨時搭建,所以市民一般會較無拘無束,是以隨地吐痰不是怪事。俗語有云︰「文化搭台,經貿唱戲」,是以有搭棚做戲的,便會有售賣竹蔗、魚旦、牛雜、啄啄糖、香口膠、水浸馬蹄、鹹酸華南李等,好不熱鬧!棚下當然少不了談論東家長、李家短的閒話。

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政府在各區陸續興建綜合表演場地,粵劇觀眾減少,建築及消防條例趨嚴,街坊福利會功能褪色,種種原因均限制了本地棚戲的生存空間,戲棚又再回復它原來的功能-上演神功戲。■文︰葉世雄

相關新聞
任白傳人重演《再世紅梅記》 演員班底強 仙姐親自指導 (2014-01-14) (圖)
粵劇新秀演三國名劇《長板坡》 (2014-01-14) (圖)
戲曲視窗:戲棚和棚戲 (2014-01-14)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4-01-14) (圖)
舞台快訊 (2014-01-14) (圖)
鄧美玲開年演袍甲戲帶來新景象 (2014-01-07) (圖)
《三司會審殺翁案》重編 (2014-01-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戲曲天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