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黃伯指,非常憂慮不獲原區安置,而派到屯門、天水圍等新界地區,且南區空氣好、交通方便,不欲離開。吳沚芊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廣盛、吳沚芊)行政長官梁振英提出重建華富h及放寬附近一帶限制,預計可提供約2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比現時多一倍。 華富h居民對重建計劃反應不一,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人相當期待,但亦有人擔心安置問題。有長策會成員亦表示,最重要是處理好居民安置,又建議重建後公屋及居屋比例訂為3:1。
可建公屋逾2萬伙增倍
華富h於1967年首期落成,樓齡已逾40年,其中有數座樓早前更因鋼筋嚴重生鏽,要在外牆利用鋼架加固。雖然政府曾打算將華富h全h清拆重建,但遭房委會在2008年初反對。今次施政報告終於再次提出重建,梁振英更為薄扶林鬆綁,放寬華富h附近一帶土地的限制,以配合華富h重建計劃,用來興建公營房屋,安置受重建影響的華富h居民,報告預計,放寬發展限制後,至少增加11,900個公營房屋單位,加上華富h的9,000個單位,合共可建逾2萬個單位。
消息人士解釋,決定重建與否主要視乎有沒有遷置資源、重建後的發展收益等。消息人士又表示,連同華富h地皮,涉及放寬限制的地皮共6幅,其餘5幅包括置富道、華景街、華富h以北、華樂徑及雞農灣。當中除了置富道地皮外,其餘是休憩、綠化地帶及政府機構社區用地,需要申請更改土地用途,由於要通過城規會和諮詢地區意見,故未能提供任何時間表,政府稍後會進行技術、規劃,以及搬遷研究,再交由房委會跟進。
華富h居民對重建計劃則「有人歡喜有人愁」,從華富h落成便遷入的黎女士,現年68歲,她指,h內有電梯的地方不多,對上了年紀的人而言,出入相當不便,而且h內缺乏公共設施,連長椅也不多,每天早晨馬路邊的石壆坐滿了長者,故相當期待重建計劃;同樣住在華富h40多年的黃伯就指,非常憂慮不獲原區安置,而派到屯門、天水圍等新界地區,他又指,自己在南區住了半世紀,所有人際網絡均在區內,而且此區空氣好、交通方便,不欲離開,即使原區安置,亦擔心會變成「屋對屋」的密集式設計,黃伯坦言,一日未有規劃大綱,心情都會忐忑不安。
公屋居屋比例最好3:1
身兼公屋聯會主席的長策會成員王坤估計,政府會分階段重建華富h,並在附近的置富花園找地皮興建單位安置重建居民。他建議公屋及居屋的比例訂為3比1最合適。南區區議員柴文瀚則認為,當局應該盡快重建華富h,他表示重建需時20年,過程拖得太久,對居民來說不是好事,他又擔心重建後區內交通壓力會很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