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譚惠珠。 莫雪芝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反對派一直質疑提名委員會存在「篩選」,繼續鼓吹「公民提名」等所謂「三軌制」。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譚惠珠昨日強調,香港政制發展並非要改變行政主導,只是更改選舉辦法,而繁榮穩定有賴各界均衡參與,「誰也不能吃掉誰」,不會搞外國的朝野政黨政治,避免出現如泰國的亂局,任何架空、繞過或削弱提名委員會,都違反了基本法中的均衡參與原則。
譚惠珠昨日在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政制講座中指出,香港只是一個特別行政區,着重均衡參與,香港的繁榮穩定要靠各界別階層共同努力,「誰也不能吃掉誰」。香港不靠政黨,不搞外國的平面式政黨政治,即在朝黨要被在野黨攻擊,在野黨又「力爭上朝」,如同現時泰國的亂局。
她說,無論是工商、專業、基層、政界、僱員及僱主、投資者與從業員、管理階層與勞工階層的利益,香港均需兼顧。行政長官施政亦要兼顧各階層利益,故選舉委員會或未來的提名委員會也要讓各階層、各界別均衡參與。正因提名委員會體現均衡參與,要落實普選就不能選擇架空、繞過或削弱提名委員會的提名權。
港無權推「黨提」「公提」
就反對派政黨提出包括「政黨提名」和「公民提名」的「三軌制」政改方案,譚惠珠強調,香港並無剩餘權力,中央並沒有授予香港權力可搞「政黨提名」或「公民提名」,而整個基本法起草過程中,提名的方法也只說由提名團或提名委員會提名,從沒有用委員個人提名的方法,故此,「政黨提名」和「公民提名」並不可行。
被問及有人質疑指提名委員會的存在是為了「篩選」,譚惠珠直指,她不知道提出這種質疑的人的心裡想什麼,但事實證明,從來沒有一個表列明怎樣的人可以或不可參選,提名委員會委員都是憑自己的智慧做決定。
提名憑良知 從無「篩選」
她重申,只要年滿40歲,在香港住滿20年的永久性居民,所有符合這些法定資格的人都可向提名委員會爭取提名,並無所謂「篩選」,事實證明,選舉委員會多年來從來沒有「列一個表」,規定參選人要符合哪幾項要求才能參選。由選舉委員會變成的提名委員會的委員,日後亦應如同選舉委員會委員一樣,憑良知、憑認知哪名參選人對香港最好,來作一個決定,所謂「篩選論」站不住腳。
普選選民基礎擴2,666倍
在提委會的組成方面,譚惠珠指出,香港推動政改一直按照循序漸進達至普選的原則,前年產生第四任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已由800人增至1,200,既提名又選舉;2017年,則分拆提名權和選舉權,提名權授予提名委員會,選舉權則授予320萬名登記選民,選民基礎擴大2,666倍。
1,200提委代表性勝立會
她續說,現有立法會包括地區直選和功能界別共70個議席,已具充分代表性,而提名委員會除了立法會這70個議席外,還包括立法會沒有的宗教界、中國企業協會等不同界別,由1,200人組成的提名委員會相比起立法會的70人,哪個更具代表性不言而喻,這1,200人的代表性不會比70人的立法會弱。
譚惠珠並強調,香港政制發展並非要改變香港的行政主導原則,政改重點在於產生選舉辦法,並非新政治體制。她相信所有參政的人都希望將普選交給香港市民,對政改能夠落實仍然樂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