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格薩爾》研究中心主任降邊嘉措
新華社電 近日,中國社科院《格薩爾》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藏學家降邊嘉措接受記者採訪時稱,世界最長史詩「格薩爾王」研究始於明代,比國外早約200年。
這一觀點顛覆了長期以來,部分國外學者的舊有認識--《格薩爾》史詩如敦煌一樣誕生於中國,而研究在國外。
誕生於青藏高原的《格薩爾》史詩,講述了傳說中的藏族英雄格薩爾王降妖伏魔、造福百姓的故事,是世界上篇幅最長的史詩,目前已蒐集整理出來的就達1500萬字,被譽為「東方的荷馬史詩」。2009年10月1日,《格薩爾》成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過去,學界認為,《格薩爾》史詩誕生在中國,而《格薩爾》研究在國外。其實,這部史詩在引起國外學者注意之前,早就受到本族學者的關注。國內藏學專家用大量史料為依據予以否定,證明《格薩爾》史詩研究始於中國明代,並且碩果纍纍。
降邊嘉措表示,史料記載:明崇禎三年(1630年),有人根據一個青海說書人的敘述,把部分《格薩爾》的內容譯為蒙文版的《英雄格斯爾可汗》,於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在北京出版。此後,外國學者才有機會接觸到這一史詩。到19世紀末,外國人才開始注意到藏文本《格薩爾》。
俄國學者帕拉斯和帕塔寧分別於1776年和1883年在《在俄國奇異的地方旅行》和《中國的唐古特--西藏地區、蒙古西北散記》兩部著作中,把蒙古文和藏文版本的《格薩爾》介紹到歐洲,並出版俄文譯本。此後,國外學者紛紛到中國采風、考察並蒐集《格薩爾》史詩,湧現出弗蘭克、石泰安等一批著名的研究專家。
中國重視對藏文化的保護,《格薩爾》蒐集整理和學術研究是其代表性工作之一。降邊嘉措說,中國已經形成一支以藏族為主,包括漢族、蒙古族、土族等多個民族在內的老、中、青三代學者組成的格薩爾研究團隊。「這個工作還將持續下去,這是一項跨世紀的文化建設工程。《格薩爾》史詩的蒐集整理工作在藏族文化史上是空前壯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