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王鑒雲壑松蔭圖軸
上海博物館藏虞山畫派藝術展日前揭幕,上博在豐富的館藏作品中選了王鑒、王翬兩位大家,以及他們的弟子如薛宣、楊晉、宋駿業、顧昉等共計92件/組作品展出。展覽將持續至3月2日。
清代畫學家、畫家方薰在《山靜居畫論》中指出:「國朝畫法,廉州(王鑒)、石谷(王翬)為一宗,奉常祖孫(王時敏和王原祁)為一宗。」後來即將王時敏、王原祁及其傳人稱為「婁東派」,王鑒、王翬及其傳人稱為「虞山派」,構成畫史上的「四王」。他們共同繼承與發揚傳統文人畫的精髓,在筆墨的經營與整合中,開拓了新的境界,是清初繪畫藝術的重要代表。
被譽為「後學津梁」的王鑒,不僅得董其昌嫡傳,且能自出新意,倡導兼融南北二宗,形成了鮮明的自身特色。弟子王翬在其親授之下,轉益多師,形成「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為大成」的畫學理念。王翬功力全面、畫藝超絕,為清廷皇室所推崇,成為當時飲譽南北的「畫聖」,受其畫風影響者以及門徒眾多。「虞山畫派」影響深遠,清代中晚期的奚岡、戴熙、陸恢、吳谷祥、顧麟士,近代吳琴木、馮超然、吳湖帆、張石園等,皆從此脈絡而出。
是次展覽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後學津梁》,展出王鑒的作品。王鑒(1598-1677),字玄照,後避清聖祖玄燁諱改字符照,一作圓照,號湘碧,又號染香庵主,王世貞曾孫。過去因其籍貫被視為「婁東畫派」,近年有學者從其創作旨趣,將之列為「虞山畫派」。
第二部分命名為《山水清暉》,展出王翬的作品。王翬(1632-1717),初字像文,後易字石谷,號耕煙散人,又號烏目山人、清暉老人,對古畫的鑒賞、臨摹功力極深,宋代以來許多失傳的古畫,借王翬的臨摹得以傳世,為「虞山畫派」創始人。
第三部分則以《嫡學傳派》為主題。除王翬外,師從並受王鑒畫風影響的畫家另有薛宣、黃柱等,他們中有的甚至為王鑒代筆。
文:記者 章蘿蘭 圖:本報上海傳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