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調查發現,南亞裔兒童較華裔兒童經歷更多負面經驗,影響健康成長。 大會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近年少數族裔學童融合問題備受關注,調查顯示,48%受訪南亞裔學童遇種族歧視,遠較華裔兒童約9%多。至於有關家庭經濟壓力和一般家庭壓力兩方面,南亞裔兒童同樣較華裔兒童經歷更多負面經驗,直接影響健康成長。調查機構建議政府增加對少數族裔的支援,提升他們的抗逆能力。
據統計處數字顯示,本港少數族裔人口持續上升,由2001年34.5萬人,升至2011年45萬人,增幅達31%,當中南亞裔人口佔少數族裔超過七成。為了解南亞裔學童需要,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於去年12月至今年1月訪問468對家長及子女,其中367對屬於華裔家庭;101對屬於南亞裔家庭。受訪學童來自全港6間學校,就讀小四至小六。
逾80%遇家庭壓力
調查發現,48%受訪南亞裔學童曾遇種族歧視,遠較華裔兒童的約9%多。至於有關家庭經濟壓力和一般家庭壓力兩方面,南亞裔兒童同樣較華裔兒童經歷更多負面經驗,例如超過80%南亞裔兒童曾經歷家庭壓力事件,明顯較華裔兒童64%多。「生活壓力事件」涉及不同方面,例如約7%南亞裔兒童曾有家人犯法或入獄。調查機構認為,這對兒童成長造成難以估計的影響,情況堪憂。
家庭支援多過華童
社區支援方面,43%南亞裔兒童獲得的支援較華裔兒童少4.4個百分點;但家庭支援方面則相反,66%南亞裔兒童取得的相關支援較華裔兒童多21個百分點。學校支援方面,南亞裔兒童與華裔兒童並沒有明顯差異。
浸信會愛群社會服務處指出,南亞裔兒童可能因為民族性文化特質,傾向在家庭內部尋求援助,反映較強的凝聚力。但這同時是「封閉」的警號,可推論他們普遍對社區資源的掌握、以至人際資本,相較本地家庭弱。
該會建議政府推行「南亞裔兒童發展基金優化計劃」,為南亞裔兒童配以一對一師友,協助他們融入社區,好讓他們無論在語言、學習生涯規劃等方面,獲得較全面和適切的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