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在下年度預算案中建議,利用土地基金為基礎,加入每年盈餘的三分之一來設立「未來基金」,以應付結構性財赤。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昨日發表報告建議,當局應盡快將土地基金轉化為一個概念性的未來基金,並可透過投資賺取回報,以便將來用於社福、醫療、退休保障及基建等各項目之上。小組認為,港府有需要就未來基金的確實運作模式展開諮詢。
小組認為,除首筆撥款及土地基金的投資回報外,當局須考慮如何在有盈餘的年度向未來基金注資,以及在甚麼情況下才會從基金提取款項。小組成員王銳強指出,未來基金是一種未雨綢繆的舉措,「可能日後會出現許多財政壓力,積穀防饑是需要的」。他指出,有關概念是參考澳洲、新加坡、挪威及中東一些國家,「她們亦要面對人口老化問題,未來基金主要用於退休保障、醫療等用途上」。
基金用途可詳細討論
王銳強指出,當政府財政狀況較好時,便可將盈餘儲入未來基金,作為將來的支出,至於應用在社福、醫療、退休保障抑或其他項目上,則可以詳細討論。另一名成員王尹巧儀亦指出,基金的投資路向可異於其他基金,「澳洲未來基金的回報相當高,因為投資種類進取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