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包陪慶大讚總理報告提出深化教改「棒極了」。
香港文匯報訊(兩會報道組 羅雅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日前公布的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鼓勵發展民辦教育。已故世界船王包玉剛的女兒、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環球教育集團主席包陪慶在接受本報訪問時,大讚報告「棒極了」,並建議借鑒體系相對成熟的本港教育制度,令內地教育擺脫過去「應試教育」為主導的現狀,及充分發揮民間力量,通過多元化培養出世界級的人才。
包陪慶多年來一直熱心投身教育工作,1982年創辦了本港首家以普通話和英文雙語教學的漢基國際學校,2007年又在上海創辦非牟利的包玉剛實驗學校。
提案倡簡化簽證增學生交流
包陪慶在訪問中談到今年關注的重點時,仍然不離她最醉心的教育領域。她大讚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深化教育綜合改革,並透露自己今年提交的兩份提案,內容均與教育有關,包括建議內地教育事業要進一步向民資開放、外交部門簡化證件簽證程序,促進國內外高校前學生交流等。
包陪慶指出,目前內地以「硬教育」,即應試教育為主,有需要更加多元化,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她認為本港教育發展起步早,體系相對成熟,有許多經驗可供內地借鑑,「有人喜歡孔子學校,有人喜歡學校裡的同學都是外國孩子,也有人喜歡中文、外語各半的雙語學校。為甚麼有這麼多人要來香港讀書?就是因為香港教育多元化,有很多不同的選擇」。
她直言,內地教育正在悄悄發生變化,政府也希望教育可以多元化發展,但內地教育發展和改革的速度還可以快一些,一些地方官員在執行政策過程中,思維尚未夠開放,在一些事情上墨守成規,也需要改革。
發揮民間力量 歡迎港人辦學
包陪慶指出,近年內地出現赴港求學熱潮,是理所當然的,「年輕人想出去看世界、開拓眼光」,這也是內地教育改革需放開的佐證。
她認為,在一個多元的教育體系裡,民間力量包括資金和智慧也要充分發揮作用,內地有關部門應讓各類學校百花齊放,包括歡迎港人到內地辦學。
發「中國夢」 開滬包玉剛實驗校
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就是包陪慶談到的、發揮民間力量的典型。她指,在上世紀80年代初在本港參與創辦漢基國際學校,2007年時,「我發了個『中國夢』」,並在上海創辦包玉剛學校小學部,2011年開辦中學部,首屆高中生將於明年入學。
包陪慶笑說:「(我在學校)至今投入差不多2.8億元(人民幣),學校收入會放到一個基金會,不會進我口袋。我出錢出力,連我的飛機票也算是義務捐的。最大貢獻是把我的兒子『貢獻』了,他是學校CEO。」
她指出,無論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進入包玉剛學校就要掌握普通話和英文兩門語言。「這樣才可以和世界接軌,才能去聯合國辯論,才可以進行外交談判,我想培養一些中國領袖,具備國際視野,同時了解中國歷史、有中國文化底蘊。跟英國、美國不完全一樣,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雙語學校。」
全人教育注重人格道德培養
包陪慶強調,學校以全人教育為理念,故非常注重對孩子的人格和綜合質素培養,「現在普遍是獨生子女,學習壓力大,心智比較脆弱,還有一些『富二代』生活過於奢侈」。該校學生不單要讀書好,也要發展運動、創意、藝術等,而實行寄宿制的中學部還注重道德教育,讓學生學習與人相處、鍛煉自理能力和合作精神,「我們要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讓孩子學會『仁、義、平』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