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潘曉晴(前排右一)、張志洪(後排右一)、李曉華(後排左一)、王凱琦(後排右二)合照。黃偉邦 攝
霉老闆做保安勤進修 同獲尤德基金獎學金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學海無涯,力量巨大,透過讀書進修,可以改變人的命運。大腦麻痺的19歲少女潘曉晴,努力克服肢體不便的困難,以優異成績,雖然坐着輪椅,也有望遠渡重洋,到美國紐約大學修讀心儀的比較文學,向劇作家之路邁進。年過半百的張志洪本是維修業老闆,生意失敗後,輾轉在職場打拚再受挫折,靠着僱員再培訓局的課程,轉投物業管理行業一年,未來打算繼續進修,為保安主管的目標而奮鬥。兩個不同年代的「學生」,同獲頒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的獎學金,以作鼓勵。
第廿七屆尤德爵士紀念基金頒獎典禮昨日舉行,尤德爵士夫人擔任主禮嘉賓,祝賀約900名獲獎的學生、在職人士和學徒。來自中華傳道會李賢堯紀念中學的應屆文憑試考生潘曉晴獲頒殘疾學生海外獎學金,金額達26萬元。曉晴1歲時確診大腦麻痺,影響大小肌肉的能力,體力較差,考試要加時應付,並需要以輪椅代步。
校方未明需要 不堪摯友離世
由特殊學校升讀主流中學,曉晴是該校首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有時校方未必明白她的每項需要,例如禮堂只有樓梯,令她無法參與台上大合照;有時又因場地問題,她需要與同學分開乘車去旅行,這些小事曾令她感到不是味兒。後來又遇上其互勵互勉的小學同學離世,她深受打擊,成績一度下滑,要見心理醫生。
幸好,曉晴對歌劇情有獨鍾,希望成為劇作家,追夢的動力遂成為其治療心靈的良藥,「人生遇上自己有熱誠的東西不多,遇上就要把握」。重新振作的她,要證明特教生的實力,更希望「有機會到外面的世界走一趟」。由於近年成績名列前茅,她已申請往美國紐約大學修讀比較文學,實踐劇作家的夢想,盼以劇本分享「每個人都不同,應該得到尊重」的訊息。
同場獲頒在職人士自我增值獎、現年52歲的張志洪,事業一波三折。1984年創立維修公司,最終因經營不善而倒閉。由老闆淪為打工仔,他曾投身保險業,卻發現志不在此;重返維修行業,又好景不常,任職的公司前年結業。
減薪三分一 做花王學園藝
幾經打擊,他決定增值自己,修讀僱員再培訓局的物業管理課程,轉行做保安,至今已一年。他指新工作很有滿足感,客人遇上爆水喉,他第一時間關水掣,並即時到場清理積水,獲客人大讚。他笑言,現時薪金足夠生活,會繼續自我增值,包括修讀物業管理文憑、急救證書、電腦操作和倉頡多個課程,希望可晉升至保安主管。另一位獲獎學員李曉華,對文職不感興趣,遂自願減薪1/3轉行做花王,並修讀多個與環境服務業相關的課程,立志成為註冊樹藝師。
另獲頒海外研究生獎學金的港大法律系學生王凱琦,學業成績優異,且個性活潑主動,前年在英國做交換生時,曾以電郵向前港督、牛津大學校監彭定康提問本港經濟與政治環境的問題,後獲對方接見。對方向她表示,香港正向民主進程邁進,應抱積極樂觀的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