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第一屆及第二屆中學文憑試通識科有較高合格率(2012年為90%,2013年為88%),但眾所周知,若通識科只能取得合格成績(即2級),對提高升大機會並無任何幫助。能以4科必修科最低成績要求的「3322」升大,似乎天方夜譚,除非其他科目都取5*或5**。
就筆者任教中學的近兩年考生成績統計而言,若各科沒有4級或以上成績,難以穩佔大學一席位。故此,筆者經常告訴學生,通識科必須取得4級或以上成績,才能有助升大。
考評局允許學生購買自己的文憑試答卷。研究過近兩年答卷,卷二是決定考生能否取得好成績的致勝關鍵。卷一資料回應題多考核考生的資料分析能力,由於題目佔分不多,而且問法簡單直接,考生一般不會離題,而評卷員也不輕易給予滿分或零分,形成卷一評分根本無法拉大分差;相反,卷二每個小題的佔分都是10分,而且問法多變,若要脫穎而出,選題正確可謂十分重要。
選題取易捨難 勿被資料矇騙
首先,選題時宜從問題的深淺程度或熟悉程度入手,而非考慮所提供資料或主題。以第一屆的卷二為例,有考生一看到第一題的機場跑道資料,就暗喜,認為自己對是否興建第三條跑道的優缺觀點已滾瓜爛熟,殊不知題a所問的重點是,在發展基本運輸設施時,比較個人利益或社會利益何者更重要;而題b問政府應讓其他持份者在多大程度上參與。其實,若把資料由機場跑道改為興建高鐵或港珠澳大橋,絕不影響題目問法,說明題目和資料根本無直接關係。若考生把興建第三條跑道的優缺觀點全寫進去,自然離題萬丈。
另以第二屆卷二的第一題為例,出題者又重施故技,引用師生都必「貼」的都市廢物徵收計劃資料,但問及政府在諮詢會遇到甚麼困難,及經濟誘因是否最有效的減廢方法。若考生僅不斷展示都市廢物徵收計劃的優缺,肯定悲劇收場。
「似熟非熟」勿碰 須諳概念
其次,選題時應盡量避開一些似熟非熟、或只懂部分的題目。以第二屆卷二第一題a為例,必須知道何謂「政府諮詢」,而題b則必須明白何謂「經濟誘因」。至於第二題必須知道何謂「與國家有關的重大事件」及「國民身份認同」這個概念。第三題則要了解內地的發展現況,以及「可持續發展」、「生活素質」這些概念。有考生把「香港國教事件」當作「與國家有關的重大事件」,被視為犯上概念錯誤;另有考生在第三題b論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何者應優先時,無顧及內地的發展現況。這些都是失敗例子。
答案要貼題 具說服力
此外,從這兩屆的卷二題目可知,多涉及一些專有名詞或概念,而且問題經常預設在某一特定環境或議題,故考生事前宜先劃出重點,在作答過程中不時提醒自己所寫的內容是否貼題,通識科目和中文科的作答方法不同,前者不太講求情感表達,重點在於回應是否貼題,論述是否客觀及具說服力。
第三屆通識科文憑試即將開考,要取得4級或以上成績,在卷二就要充分把握了。■ 嚴志峰 漢華中學資深通識科教師
逢星期一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