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周紹基)短短幾年時間裡,香港銀行業對內地的貸款從零急劇增加到現時約4,300億美元,相當於香港GDP的165%。有市場人士擔心,在中國經濟減速、債務違約令投資者不安時,港資銀行在內地的巨額信貸會否隱藏着高風險。對此陳家強表示,本港銀行的借貸,一定要根據所有風險管理守則,金管局也會嚴密監管。
他強調,銀行每發出一筆的借貸,都會牽涉其資本要求,目前當然有限制,任何的超過限制都需要被暫停。但只要符合目前的風險管理,這就只是銀行自身的商業活動。另外,未來香港要搶佔人民幣企業債券的市場,協助內地企業來港發債集資,也可能令風險轉嫁本港。
陳家強重申,銀行向內地企業借貸,要符合資本要求;內地企業在港發債,亦要看投資者的風險承受力,債券持有人會對風險及回報作自行評估。他認為,市場發展新產品,一定有新風險,這不是大問題,投資者有能力去分析,風險太高產品自然乏人問津。
未償還貸款4300億美元
他表示,發展人民幣相關業務是本港未來重點,凡是發展新市場,首先是給予政策上的空間,讓市場自行發展,當然監管的把關會嚴謹。他又不認為短期的經濟周期因素會令人民幣的發展停滯,而同時,市場參與者也應該在波動中吸取經驗,並且學會更好地去處理風險,有關市場才會成熟。
較早前內地首次發生債券違約,再加上浙江興潤置業等多宗企業瀕臨破產的消息,使人關注內地企業債務水平和風險。據國際清算銀行數據顯示,去年外資銀行對中國企業貸款達到1萬億美元,而2010年前數字幾乎為零;有關貸款中,港資銀行所佔比重最大,目前未償還貸款規模為4,300億美元。
金管局的數據也顯示出貸款的驚人增長。截至去年底,在香港銀行業的貸款總額中,對中國內地的凈貸款所佔比例接近40%,2010年時該比例還是零。不過,香港銀行業的資本緩衝,目前遠高於國際最低要求,金管局尚未就信貸發布預警。金管局曾表示,該局正「密切關注」銀行業的信貸風險,預計銀行業「將保持非常強勁的管控系統,以應對面臨的具體風險」,而香港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目前處於平均0.5%的紀錄低位。
東南亞對人幣接受度較高
對於未來人民幣業務的競爭愈趨激烈,陳家強再次強調本港歡迎競爭,目前在本港銀行體系內,人民幣的支付數額已經超過港元,成績令人欣慰。他指出,該些人民幣的結算,對象大部分是外國用戶。他又建議,本港的銀行日後可以開發更多新市場,例如與東南亞國家的交易,特別是東南亞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比歐美國家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