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滅貧新猷:首推低津 紓緩貧富懸殊


放大圖片

■貧窮戶的居住環境困迫。資料圖片

透視施政系列之扶貧篇

編者按:特首梁振英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已於月前發表,當中亮點甚多,本欄將聚焦在「扶貧篇」、「發展篇」、「醫療篇」三大範疇,透視箇中良策。

今日香港

「扶貧」被視為最新一期施政報告的「領銜主角」,所佔篇幅多達五分一。其中最受矚目的新猷是基層家庭引頸以待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簡稱「低津」)。有人形容這是「滅貧救星」,為港這個患了嚴重「貧富懸殊症」的國際城市,施藥治「久病」;也有人認為只能「治標不治本」。究竟誰是誰非?且看下文分解。■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議題探索:今日香港(按教育局課程指引)

主題1:生活素質

探討主題:香港維持或改善居民的生活素質的發展方向如何?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不同人士或機構能為維持或改善生活素質作出甚麼貢獻?有甚麼障礙?在沒有清除障礙的情況下,哪些群體最受影響?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新聞背景:不設居港期限 惠70萬基層

特首梁振英早前在施政報告宣布,建議向符合工時要求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每月發放最多1,000元基本津貼(即「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Low-income Working Family Allowance),不設居港年期要求,估計逾20萬家庭、合共71萬人受惠,每年涉及30億元開支。當局爭取在明年落實推行。

有政府消息人士指,若受助家庭的每月收入不多於入息中位數的50%,即貧窮線以下,而有在職人士每月工作達208小時,該家庭每月可獲發1,000元津貼;若每月工作時數不足208小時但足144小時,則可獲發600元津貼;若家庭成員包括15歲以下兒童,或年齡介乎15歲至21歲、正接受全日制非專上教育的青年,每人將可額外獲發每月全額津貼800元。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多角度觀點:林鄭:助向上流 聯席:忽略打工仔需要

香港社會各界對「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有以下不同意見: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推出後,預計香港整體貧窮率可由15.2%降至13.1%,兒童貧窮率更可由19.9%大幅降至15.5%,38,300個住戶會因而脫貧。津貼並非釐訂扶貧成效的「硬指標」,更非派錢計劃,只是為願意工作的低收入在職家庭作一個承托,協助他們向上流動。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現時勞動市場緊張,人手需求大,相信津貼不會扭曲勞動市場,減低僱主加薪意慾。

爭取低收入家庭保障聯席:不少基層家庭從事散工、日薪工作,如地盤等,難以達到每月208小時的工時要求標準。津貼忽略一般打工仔的家庭需要。(基礎級)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正反對對碰:紓綜援負擔VS工時要求高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有利有弊:

利.津貼獲發對象正是處於貧窮線下的非綜援在職家庭,紓緩弱勢家庭的在職貧窮問題。

利.津貼不設申請人的居港年期要求,能支援新來港人士就業,盡快融入本地社會。

利.政府過去3個年度(2010/2011年度至2012/2013年度)均有財政盈餘,分別是751億元、737億元和649億元,財政儲備已超過7,000億元,而津貼每年只涉及經常性開支30億元,相信不會對政府財政造成重大影響。

利.津貼減輕綜援制度負擔。

弊.津貼規定,申請單位必須為兩人或以上家庭,忽略單身在職貧窮戶的需要。

弊.申請門檻略高。月入低於貧窮線以下的申請人,每月工時要達208小時或以上(即每周要工作52小時),才能獲全額津貼,與現時民間一直倡議的每周44小時標準工時有一段距離。(進階級)■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優化有計

.要讓單身人士也可申請。

.參考外國經驗,讓不同收入的家庭可獲不同金額的基本補貼。

.每供養一名兒童、殘疾人士和長者,每月可獲額外津貼。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養家捉襟見肘 基層促「落重藥」

綜合社會各界建議,現時社會的扶貧措施不少,但各存在不足之處:

低資力度不夠:有基層家庭認為,無論討論法案內容或釐訂未來最低工資(Minimum Wage)水平時,「基層養家需要」未獲重視。雖然最低工資令他們的基本生活獲得保障,但未能幫助他們脫貧,故促請政府「落重藥」。

怕標籤拒綜援:2010年第二季,共有124,300個在職貧窮家庭的每月收入低於綜援水平,但當中只有12%領取綜援。有在職貧窮家庭說,因擔心領取綜援後被人標籤為「依賴政府補貼、不努力工作」,寧願放棄領取。事實上,有調查顯示,過半受訪市民對領取綜援人士有負面觀感。有社工指出,政府應加強相關公民教育,避免領取綜援人士被歧視。

交津覆蓋率低:政府在2011年10月推出「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Work Incentive Transport Subsidy Scheme)(前身為「交通費支援計劃」),為居於元朗、屯門、北區和離島4個偏遠地區的合資格人士(譬如:一人月入不超過6,500元),提供每月600元的「在職交通津貼」。2012年2月7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自計劃推行後,有25,000人申請。但有人指,申請人數遠低於預期的20萬,可見覆蓋率不高;建議政府進一步放寬入息上限,以幫助更多有需要人士。

託兒服務不周:現時政府正推行兩項計劃為在職家長提供的託兒服務,包括專為6歲以下幼兒提供的「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以及針對6歲至12歲兒童而設的「課餘託管服務」。「鄰里支援幼兒照顧計劃」方面,由2009年4月至12月,每月平均只有430名受惠兒童。而據政府統計處數據,2009年全港共有34,900個在職家庭有6歲以下的成員,假設每戶只有一名兒童,計劃提供的服務名額總數,僅可滿足1.2%在職貧窮家庭的託兒需要。「課餘託管服務」方面,每年所提供的全費豁免名額只有1,540個,但據政府統計處數據,在2009年,全港共有34,900個在職貧窮戶有6歲至15歲的家庭成員,換言之,服務名額只能覆蓋在職貧窮家庭的2.7%,服務嚴重不足。(摘星級)■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概念鏈接:

在職貧窮戶(Working-poor household):家中有最少一名就業人士的住戶(外籍家傭除外),而其每月入息少於全港相同人數住戶的每月入息中位數的一半。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貧窮線(Poverty Line):香港的貧窮線以政策介入前(即除稅和福利轉移前)全港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的一半劃線。其有三大功能:量度整體貧窮情況;提供數據基礎以協助制定政策;以及評估政策介入的成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說明「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推出的背景因由和申請資格。

2. 承上題,這種背景原因在多大程度上反映香港貧富懸殊問題?

3. 試各從一個角度,舉例討論「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你認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如何能彌補現有扶貧措施的不足?解釋你的答案。

5.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在何等程度上「可減低社會對綜援制度的依賴性」?參考上文並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惠及20萬家庭》,政府新聞網,2014-01-16,http://www.news.gov.hk/tc/categories/health/html/2014/01/20140116_130654.shtml

2.《踏出公義的一小步--評論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政策》,獨立媒體,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0239

3.《樂施會歡迎《施政報告》提出設立「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樂施會,http://www.oxfam.org.hk/tc/news_2350.aspx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滅貧新猷:首推低津 紓緩貧富懸殊 (2014-04-01) (圖)
概念圖: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 (2014-04-01)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 中美「第一夫人」互秀 (2014-03-31)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 阻服貿滯台經濟 (2014-03-31)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 假「美麗」湧港 (2014-03-31)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 護老月津下季推 (2014-03-31)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少年自拍上癮自殺 (2014-03-31)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 美船漏油禍候鳥 (2014-03-31) (圖)
通識把脈:「掟蕉」誤當「公民抗命」 失分無疑 (2014-03-31)
何處為家:在港追夢人 徘徊去留間 (2014-03-31) (圖)
概念圖:港漂 (2014-03-31) (圖)
十國搜救:「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們絕不放棄搜救」 (2014-03-28) (圖)
概念圖:南海搜救合作 (2014-03-28) (圖)
廢物圍城:垃圾滿港 惜食「減磅」 (2014-03-25)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全球化:克里米亞脫烏入俄 (2014-03-24) (圖)
一周時事聚焦:現代中國: 台生佔領「立院」 (2014-03-24) (圖)
一周時事聚焦:今日香港:民調評分不公爭議 (2014-03-24) (圖)
一周時事聚焦:公共衛生: 轉基因 敢吃嗎? (2014-03-24) (圖)
一周時事聚焦: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中學生返晏「補眠」 (2014-03-24) (圖)
一周時事聚焦:能源科技與環境:港尋新電源 (2014-03-2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