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4月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國綠色能源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堅守50載 穿越寒武系 中石油勘獲中國最大整裝天然氣田


放大圖片

磨溪16探井發現新氣源

這是一份來自寒武系的禮物,為了得到這份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綠色禮物,石油人整整守候了50年。2012年9月,在地下沉睡了4億多年的107.18萬立方米高產天然氣流從四川盆地樂山-龍女寺古隆起的磨溪8號探測井噴出,一個地質探明儲量達到4,403.85億立方米的中國發現最古老、儲量最大的單體整裝天然氣田浮出水面。為緩解「氣荒」,該氣田嘗試勘探開發一體化,到明年底天然氣年產量將達110億立方米,占中國每年新增天然氣使用量的三成以上,穩產15年上的產能將大大提升中國能源安全係數。

香港文匯報記者 羅洪嘯 四川報道

2014年3月初春,本報記者探訪了這個最新發現的天然氣田,不像中國克拉2氣田、澀北氣田等都是簡短的名字,新發現的這個大氣田的正式名字是安岳氣田磨溪區塊寒武系龍王廟組氣藏,這個長達17個字的名字讓記者記了好一陣子。問了工作人員名字可否簡化,得到的答案是不可以,因為組成這個氣田名字的每個詞都有特別的意義。

安岳氣田磨溪區塊是這個大氣田所在區塊,寒武系龍王廟則是這個氣田所在的地層,該區塊寒武系地層上方也曾發現過氣田,但是儲量都沒有這個氣田大。其實,這個中國最大整裝氣田名字的複雜程度其實印證了其勘探過程的曲折艱辛。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石油人就開始對樂山-龍女寺古隆起的勘探研究,為了找到藏身寒武紀地層大氣田,中石油的勘探者們整整探尋了50年。

占天然氣新增探明儲量七成

2013年12月4日,經國家儲委審定,磨溪區塊主體構造龍王廟組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4,403.83億立方米,與中石化的普光氣田相當,技術可采儲量3,082億立方米,成為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單體規模最大的特大型海相碳酸鹽巖整裝氣藏。國土資源部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天然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6,164.33億立方米,新增天然氣探明技術可采儲量3,818.56億立方米。目前龍王廟組氣藏的探明地質儲量和技術可采儲量分別佔其中的71.4%和80.7%。

中石油集團西南油氣田公司總經理李鷺光向記者介紹,該氣藏具有「兩大、兩高、三好」的特點,即儲量規模大、含氣面積大,氣井產量高、氣藏壓力高,天然氣組分好、勘探效益好、試采效果好,平均單井測試日產達到110萬立方米,是中國天然氣單井平均產量2.4萬立方米的40餘倍。自2012年12月磨溪8井投入試采以來,相繼已有9口探井投入試采,日產規模達到564萬立方米。

開闢尋找大氣田戰略新領域

國土資源部評審專家組認為,磨溪龍王廟組氣藏勘探突破並豐富了古隆起形成和演化、油氣運移和成藏等油氣地質理論,積累了快速高效勘探開發新氣藏的寶貴經驗,開闢了四川盆地尋找大氣田的戰略新領域。

目前四川盆地已開發天然氣的「當家花旦」是1977年10月發現的石炭系氣藏,探明地質儲量2,400多億立方米,最高年產量近70億立方米,已累計產氣1,150多億立方米。川中油氣礦總地質師楊雨認為,隨著中國天然氣田的勘探開發由淺層過渡到深層,這一氣藏的發現不僅是中國寒武系地層發現的重大突破,還說明中國常規天然氣田的勘探開發有很大潛力。

「我對四川盆地再找到大氣田充滿信心。」李鷺光興奮的告訴記者。

相關新聞
中國綠色能源(第12期) (2014-04-02) (圖)
堅守50載 穿越寒武系 中石油勘獲中國最大整裝天然氣田 (2014-04-02) (圖)
提升能源安全係數 經濟環境雙贏 (2014-04-02) (圖)
勘探開發一體化 400天投產10億產能 (2014-04-02) (圖)
探秘地下5000米 功夫不負有心人 (2014-04-02) (圖)
特稿:巴山蜀水尋「氣」人 (2014-04-02) (圖)
中國綠色能源(第十一期) (2014-01-05) (圖)
四大氣區開足馬力 迎戰史上最嚴峻「氣荒」 (2014-01-05) (圖)
鄂爾多斯氣區:滿足2億家庭的生活用氣 (2014-01-05) (圖)
新疆氣區:聯手保供 (2014-01-05) (圖)
青海氣區:蓄「氣」待發 (2014-01-05) (圖)
川渝氣區:新井建設提速送福「氣」 (2014-01-05) (圖)
中亞中緬天然氣管道全負荷保供 (2014-01-05) (圖)
唐山LNG項目投產 增強調峰能力 (2014-01-05) (圖)
「煤改氣」一哄而上 天然氣需求大爆炸 (2014-01-05) (圖)
四大氣區開足馬力 迎戰史上最嚴峻「氣荒」 (2013-12-2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國綠色能源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