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文憑試開考後,不少人討論試題深度,並與過往兩年比較。
今年試題並不偏門
不難發現,從「議題」角度出發,今年的試題並不算深。例如,卷一問及示威遊行、風能發電、暴飲與健康生活;卷二則問及中國綜合國力、黃色橡皮鴨訪港、光污染。縱觀所有題目,毋須刻意問學生,也知道上述議題並不偏門。
然而,可能正因如此,部分學生認為須「死背」時事新聞,甚至連「題型」、「作答結構」也一併背誦,結果得不償失,因為不懂變通,以至覺得考題變深了。就此,參考今年試題,學生須注意「不死背,要變通」的重要性。
不懂變通影響作答表現
今年卷一第一題b,考生須回應兩條問題,分別為找出「核心價值」之間矛盾,以及思考其矛盾所引致的後果是否日趨嚴重。另外,就卷一第二題b,考生須先從資料找出兩項提議,再跟海上風電場作出比較。有考生事後反映這兩題較深,因為少有「背過」有關題型。由此可見,部分考生忘卻自己根本有能力分析題型作答,過分依賴背誦題型,以至不懂變通,反而影響作答表現。
又有考生認為「核心價值」很難理解,不知道究竟考題想問甚麼。同樣地,部分人覺得自己無背誦過「香港核心價值宣言」的具體內容,或未有在閱讀時事新聞過程中見過「核心價值」的定義,以至覺得困難。但試想,作為一名高中畢業、在港生活十多年的青少年,若對香港「核心價值」毫無理解,的確有點可悲。故此,考生說不知道「核心價值」是甚麼,並不一定是不知道,而是走進「死背」的死胡同中,以至考試時無以基本理解能力發揮,只懂查找記憶庫中背誦過的資料。
考生對「集體回憶」無概念
上述類似情況也在卷二第二題出現,考生覺得「集體回憶」、「社會凝聚力」難以理解,又說未能在資料找到這些概念定義。但若沒走進「死背」的死胡同,縱然上述概念看似抽象,掌握理解其基本意思其實並不太難。
刪走照片標語 聚焦文字資訊
因此,站在教學、考評角度出發,不難理解為甚麼考評局出卷一第一題時會刪走部分資訊。參考該題所刊出的兩張照片,相中的漫畫角色及大量標語內容被刪,餘下最大幅的橫額標語。這種做法會令考生更聚焦於一種文字資訊中,不至盲目抄錄所有資料取分。舉例說,透過橫額標語文字,考生會聯想到左邊表達「撐香港」示威人士觀點,了解其示威訴求是希望香港更團結,聚集青年能量以支持政府施政。考生亦可就右邊示威人士的橫額文字了解其觀點,明白他們對政制發展、政府官員誠信有一定訴求。最後,考生會利用對上述資料的理解作答。
試想,若題目資料保留了漫畫,而政治漫畫的主要目的是為諷刺時政,且多用暗示方式,很有可能會令部分考生照「搬」漫畫內容,花大量筆墨形容漫畫如何描繪將漫畫主角放進垃圾筒,或列舉「放進垃圾筒」的可能意思,以至要用額外時間表達一些文字資料已清楚列明的訊息。
(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
(二之二)
■許承恩 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通識科主任、
香港通識教育教師聯會會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