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黃景波表示,計劃兩年內推出7個學士學位課程,為升格大學做準備。香港文匯報記者馮晉研 攝
升格專上會計中文准頒學位 只等政府「Q嘜」吸學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自資院校能仁書院正式獲准升格為「香港能仁專上學院」,朝發展成為本港第一所佛教私立大學邁向第一步。校長黃景波透露,該校中文及會計兩項學士學位課程正式獲通過評審,未來正計劃開辦另外7個學士課程,涉及人文、商科和社會科學3個領域,其中英文文學及市場傳銷兩項課程將於6月送審,預計明年9月可推出,其餘課程陸續於2年內完成審批。就該校收生未如理想,他表示,學校課程經過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的嚴謹評審,但社會認受性低,只因「政府欠私立自資院校一句說話:經評審的課程是有『Q嘜』保證,學生放心去讀!」
教育局昨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顯示,能仁正式獲行政會議及教育局常任秘書長批准,在《專上學院條例》(第三百二十章)下註冊以「香港能仁專上學院」為其名稱,為擬開辦的「會計工商管理學士」及「中文文學士課程」頒授學位。
黃景波:續推7學位課
能仁校長黃景波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除上述課程外,按社會需求和學生興趣,計劃推出7個學士學位課程,包括英文文學、市場傳銷、人事管理、翻譯、社工、應用心理學和輔導學,首兩項課程將於本年6月送審,預計明年9月推出;另外5項課程預期2年內完成評審,暫定學額各60個,學費為6萬元。
除發展學士課程外,校舍亦是能仁其中一個需處理的問題。能仁早前申請馬鞍山用地失敗,黃景波表示,目前學校康體設施不足,政府推出任何空置校舍和用地均有意申請,希望可尋求一所容納到1,000名學生的校舍,發展成小型的私立大學,他預算最快10年可獲正名。在財政準備方面,能仁每年約有2千萬元捐款,籌款目標「天文數字」,而對象也不局限於香港,為發展私大「儲蓄」。他認為,近年教育學院爭取「正名」幾經波折,反映香港政府過於「吝嗇」讓院校冠以「大學」之名,是專上院校發展的最大困難。
能仁的副學士課程去年收生人數約20名,就外界部分人士以收生數字多寡將學校區分為「弱勢」或「強勢」,黃景波解釋,過去有院校超收千人,打亂學校陣腳,加上首年課程在開學前的8月底才完成評審,宣傳時間不足影響收生。他又強調,專上院校最重要是辦學質素,未來會集中發展學位課程,以及用心教學,建立口碑,不擔心收生不理想。
經學評局評審有保證
黃景波又表示,香港學評局把關嚴謹,能順利通過評審,證明課程質素有保證,但是社會對學校課程認知不足,他希望政府對私立自資校辦學團體更公道,「政府欠我們一句說話:經評審的課程是有『Q嘜』保證,學生放心去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