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越南客商陳莫里(右一)、翻譯和參展商相談甚歡。
廣交會東盟客商逐增 南廣高鐵開闢新通路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成以來,已在低迷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不僅中國連年躍升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也成為第三大貿易夥伴。作為中國的外貿第一大省,去年東盟更是超越歐盟,上升為廣東第三大貿易夥伴。記者從正在舉行的的第115屆廣交會上獲悉,來自馬來西亞、越南等東盟地區的客商,成為全球採購商中成長最快的一支力量。一方面,東盟客商冀借助廣交會進入中國市場,另一方面也希望將內地及廣東質優價廉的商品推銷給當地及其他市場。而就在近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率團先後在馬來西亞、越南及新加坡等國舉行經貿合作交流會。廣東和東盟各國的經貿交流、人員往來,進入一個全新格局。
專家表示,東盟地區2000多萬華人華僑,海外上規模的華商大企業大多聚集於此。這對於推動與促進東盟與中國,特別是身處前沿的廣東來說,無論是引領東盟的企業家來廣東投資興業,還是粵企到東盟去開拓國際市場,都將是雙贏。■香港文匯報記者 古寧 李叢書 廣州報道
目前,廣東正領銜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而廣東又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廣州黃埔古港是當時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起點。而黃埔古港的舊地,則正是琶洲島,廣州琶洲塔就是當時船隻進出的航標。目前,內地第一展,有中國外貿「晴雨表」之稱的115屆廣交會正在廣州琶洲展館舉行。有專家介紹,外貿大省廣東歷來就有與東盟做生意的傳統,而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利好推動下,廣交會更是成為東盟國家首選的採購點。統計顯示,從2002年春交會至今,東盟國家已有近55萬採購商前去參加,採購金額穩步增加,目前每屆約為24億美元。
廣交會客商看好廣東東盟合作
以玩具、禮品、日用陶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的第115屆廣交會二期4月23日開幕。31歲的新加坡採購商Vincent祖籍廣東潮州,這是他第5次來到廣交會採購。他表示,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目前中國經濟增速最快,而廣東更是在經濟增長總量上連續多年穩坐第一把交椅,讓他十分看好。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構建,還會給廣東經濟的發展帶來更多發展機遇。如果廣東調整與東南亞經濟模式格局相似的產業分工形式,將促使產業轉型升級。廣東的硬件已經足夠,開放度也領先內地其他地區,又是潮汕、客家等華僑聚集地,像他一樣僑居海外的客商非常樂意到廣東進行經貿合作和投資。
對於日前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出訪新加坡,Vincent表示非常高興。在他看來,這是中新兩國全面深化合作的象徵,中國提出要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未來新加坡與廣東的商貿往來也將上一個新台階。他也留意到,廣東一直在向新加坡學習創新並與國際接軌。「其實在這次廣交會上,有好多產品通過創新來提高競爭力。像一款可以切N款蔬菜的處理器,以前一定是德國人的發明,居然在江門的一家企業的攤位也看到,只有電子燉盅那麼大,不用插電,只售兩美元。不得不讓我感歎廣東設計人才靈感爆發」。
東盟成粵海外「糧倉、果籃」
借助廣交會,東盟國家也把自己的優質特色商品帶到中國。實際上,東盟和中國的貿易中處於順差。就廣東來說,東盟已成廣東最大的進口來源地。自2007年第101屆廣交會首設進口展區以來,共有1274家東盟企業參展,展位總數1899個。來自東盟的華裔商人賴裕藝將其自主研發的聲波牙刷和鳳梨酵素帶到廣交會進口展區參展,吸引了不少內地客商的目光。他認為,東盟企業開拓中國市場熱情日益高漲,與當地較低的綜合成本密不可分,不少參展企業將更低的價格作為進入中國市場的優勢。
越南採購商陳莫里是越南HUCO進出口公司的採購經理,參加廣交會已不下10屆。對比這幾年間廣交會的變化,他最明顯的感覺的是,到會採購的東南亞客商逐年增多了。「東盟產品價格相對低,也有質量保證。早已成廣東海外的『糧倉』、『果籃』」。陳莫里說,公司代理果蔬幹類食品,兩年前在廣東找到了合作夥伴,目前在廣州和中山已有5間連鎖店。他希望在廣東站穩腳跟後,能把業務擴展到廣東以外的地區。
東盟超歐盟成粵第三大貿易夥伴
2013年廣東外貿首破萬億美元大關,隨着中國-東盟經貿關係的發展,廣東主要貿易夥伴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廣州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廣東對東盟的進出口貿易值為1022.1億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長10.7%。至此,東盟超歐盟成為廣東第三大貿易夥伴。專家介紹,一方面由於歐盟受金融海嘯衝擊影響比較大,導致雙邊貿易大幅下滑。而廣東與東盟卻保持高增長,到去年12月份,兩地的進出口值創歷史新高。
東盟成廣東最大進口來源地
數據顯示,廣東向東盟各國進口的主要商品有機電產品、集成電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農產品、成品油等。而出口主要商品有機電產品、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部件以及傳統勞動密集型商品(家俱、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等)。2013年,廣東對東盟出口機電產品269.6億美元,增長9.5%,佔同期廣東對東盟出口總值的59.1%。此外,服裝、鞋類等主要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增長較快。同期,東盟已成廣東最大的進口來源地。
在廣東傳統外貿市場需求減弱的情況下,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實施。有專家介紹,兩地貿易受益在2005年相關降稅進程啟動以來,就已開始顯現。到2009年,東盟已經成為廣東第四大貿易夥伴,僅次於香港、美國和歐盟。其中,馬來西亞是東盟國家中廣東的最大貿易夥伴。2013年,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位列廣東對東盟進出口貿易前三甲,其中對馬來西亞進出口268.1億美元,對泰國進出口201.8億美元;對新加坡進出口178.6億美元,三地進出口值佔廣東對東盟貿易總值的63.5%。
南廣高鐵將通車 粵高鐵直達東盟
南廣高鐵廣西段日前正式開通運營,南寧到廣西梧州縮短為2.5小時車程。按相關規劃,南廣高鐵今年年底全線開通,屆時南寧3小時將到廣州南站。此外,貴(州)廣(州)高鐵今年8月進入貴州貴陽到廣西桂林段的聯調聯試,隨後將進入桂林至肇慶東站及廣州的聯調聯試階段,料今年也將開通。專家稱,廣東與東盟的連接除了海上通道之外,又將增加陸路的高鐵通道。
廣西是中國通往東盟國家的鐵路便捷通道之一。按規劃,中國投資上百億打造面向東盟鐵路樞紐-南寧鐵路樞紐工程,將建柳南客運專線、南廣線、南欽鐵路等6條新雙線。該樞紐範圍東起湘桂線邕寧站,西至雲桂線江西村,南至南防線吳圩站,樞紐銜接湘桂、南昆、南防三大鐵路幹線及南環線,湘桂線貫穿樞紐經憑祥至越南。屆時,從南寧乘高鐵到中越邊境的憑祥,僅需一個小時。
此前,廣東與廣西已談達成共識,兩地將聯手推進,爭取2014年底前建成南寧至廣州、貴陽經桂林至廣州高速鐵路。根據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批准的《泛亞鐵路網政府間協定》,廣西、雲南作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窗口,具有把中國鐵路網與泛亞鐵路連通的地域優勢。以目前的相關規劃和建設速度,南寧至越南河內的國際快速鐵路將有機會成為現實,而穿越中國和東盟多國的「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也將因為鐵路而興起。
廣東東盟合作佔天時地利人和優勢
隨着內地的全方位開放,廣東也面臨來自國外經濟體及廣西、雲南、上海、江浙等區域競爭,儘管廣東與東盟貿易的保持升幅,與東盟的貿易量也保持內地第一,但所佔比重已由之前的三分之一降為接近四分之一。暨南大學教授張振江表示,廣東在與東盟國家進行經貿往來有自己的優勢,可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但相關數據也提醒廣東,要更加重視同東盟的經貿發展。而此次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出訪東盟國家,拓展相關經貿料在議程之內。
張振江表示,廣東近年對東盟貿易取得進展,與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有很大關係。該自貿區內的經濟總量達到6萬億美元,人口有19億,發展潛力巨大。而與東盟國家進行經貿往來,廣東具有較大的優勢,一方面經貿往來起步早,不僅毗鄰東盟地區,同時也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東南亞華人華僑總數達3000多萬,其中粵籍華僑粵裔華人佔多數。廣東方言粵語在東盟各國不少城鎮社區被廣泛使用。
此外,廣東與東南亞各國海上航運便捷,物流成本低,並與東盟大部分國家都開通了直航空中航班,飛行時間在4小時以內。而未來又將增陸路快速通道。同時,廣東資金技術雄厚,與東盟市場、資源互補性強。廣東相關投資潛力巨大。而東盟除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廣東主要貿易夥伴外,其他如越南、緬甸、柬埔寨和老撾等國自然資源豐富,但工業化程度還不高,人口紅利優勢明顯,與廣東互補性強。「開拓這些市場,廣東與內地其他區域優勢尤為明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