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吳曉靈認為,對中國影子銀行的評價應從中性客觀角度出發。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于珈琳) 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吳曉靈昨日表示,中國影子銀行存在法律關係模糊、市場運作混亂、剛性兌付嚴重及有效監管缺乏四大問題。她認為,對中國影子銀行的評價應從中性客觀角度出發。
截至2013年末,中國體系內影子銀行規模達5.16萬億元人民幣,與2012年末的3萬多億規模相比增速顯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全球市場分析、貨幣與資本市場部門駐倫敦的代表Reinout De Bock近日在倫敦一個會議上表示,對中國影子銀行體系活動特別是資金流向深表關切,指主要問題在於其中流向信託的一些資金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妥善配買,風險在於其中沒有什麼市場定價。
體系內規模增速顯著
據財新網引述吳曉靈在北京舉行的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論壇上指出,中國以商業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的機構性問題是影子銀行發展的內在原因,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中國經濟刺激政策提供外部條件。
有關政府部門將影子銀行分為三類,一是無牌照、無監管的信用中介機構,二為無牌照、監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機構,三指有牌照、監管不足或規避監管的業務。吳曉靈則認為,中國影子銀行大致可分為兩類,即是體系內影子銀行及體系外影子銀行,前者包括信託在內的有牌照、監管不足的機構與業務,這是中國影子銀行的主體。
針對影子銀行的規範發展,她建議,應明確四方面的內容,規範影子銀行的發展,應明確產品功能性質、法律性質、收益和風險的責任,明確是涉及多數人還是少數人的利率來判斷是適用嚴格監管和放鬆監管。
在監管與展望上,吳曉靈稱,中國政府及金融監管部門出台不少監管政策,已經呈現出不斷規範、透明的發展趨勢。而規範的影子銀行將促進中國金融結構調整,促進直接金融比重的提升。
內銀風險低於國際標準
另一方面,現任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的吳曉靈表示,目前內地銀行業存不良率雙升現象,但相信仍不會致系統性金融風險。借行業改革,內銀的抗風險能力正大增。她指出,目前內銀核心資本約在10%,撥備率超200%,不良率在1.5%,仍低於3%的國際標準,相信銀行同業整頓不會對金融造成衝擊。又指出,銀行應為臨時遇到困難的優質企業提供支持,而非急抽借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