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薛雯表示,「巨龍傳奇」的成功實有賴整個團隊在搜羅展品、展示手法及宣傳策略等多方面的努力。潘達文 攝
香港科學館自1991年4月啟用至今,一直成為大小朋友探求科學知識的好去處,甚至是科學家的搖籃。早前的「巨龍傳奇」專題展覽錄得破紀錄77萬人次入場,總館長薛雯感到振奮之餘,更深深感受到科學發展速度十分快,館內展品如追不上最新發展,便難以吸引市民前來。因此,科學館將於年中向立法會申請8,000萬元撥款,擴建3個展廳。薛雯說:「科學館可以訓練人的邏輯思維,讓人一生受用,或許將來香港會培育出一個航天員,甚至另一個愛因斯坦也說不定呢!」
■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
科學館常設展覽廳的總面積為6,500平方米,館藏展品逾500件,當中約70%為互動展品,老幼咸宜。其中最為矚目的展品首推一座高22米、貫穿4層展覽場地的「能量穿梭機」,它向觀眾展示能量與運動的轉化,是目前世界同類型展品中最大的一件。而DC-3客機則是科學館的另一珍藏,它是香港首架客機,也是館內第一件安裝的展品。
憂展覽內容追不上科學發展
薛雯指出,科學館有分短期及長期展覽,前者會因應熱門題目或專門題目去深入介紹,例如早前錄得破紀錄77萬人次入場的「巨龍展覽」及過往有關中國航天科技的展覽等。至於長期展覽部分,現時科學館設16個展覽廳,每個都有特色主題,讓市民了解不同的科學知識。
薛雯表示,科學的基本歷史是歷久常新的,但科學發展速度卻十分快,如果展覽內容追不上最新發展,便難以吸引人進來。她說:「曾有市民說,她孩童時參觀的展品,到她成為人母並帶同孩子來時,仍是一樣的展品。」
薛雯指出,要吸引更多人入場,以及持續參觀,必須加新展品,而更理想的便換主題。
薛雯指出,館方將分階段翻新館內展廳,包括將生命廳改為生物多樣性廳,向遊人講述地球及香港多元化生態,亦指已做好設計,稍後會招標,預計2015年底或2016年初啟用。她又謂,位於3樓的「兒童天地」一直深受歡迎,但現時面積太細,亦將進行翻新工程,料2016年中竣工。
翻新兒童天地地球科學及生命廳
科學館又計劃今年中向立法會申請撥款翻新地球科學廳、交通廳及一個與古生物相關的展廳,預算2018年至2019年竣工,涉款約8,000萬元。另一方面,科學館將展開第二期擴建的可行性研究,構思加入高科技實驗室。薛雯說:「第一期主要為基本設施及少量教育設施,第二期擴建則主要為教學用途。」
小孩子求知慾強,對浩翰宇宙有無邊想像空間,對科學知識的探求更是十分熱切。薛雯指出,教育是一件細水長流的事,「年前科學館舉辦的擲雞蛋比賽,有些當年的參加者如今長大後,已成為一個投身科學事業的人。」她又舉例指,今次一個巨龍展覽,雖然不知到多少參觀者將來會成為一個科學家,但認為總要有人播種子,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並且是一生受用,「或許將來香港會培育出一個航天員,甚至是或另一個愛因斯坦也說不定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