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動植物公園位於扯旗山的北面山坡,最高處海拔一百米,而最低處則為海拔六十二米。香港動植物公園佔地5.6公頃於1871年建成,當時名為植物公園,直至1975年正式易名為「香港動植物公園」,以反映對野生動物所作努力。其建築工程於1860年展開,並於1864年把第一期設施開放給市民使用。
查理斯福特先生在1871年獲委任為公園首位園林監督。因園址在1841至1842年曾用作總督官邸,故此,不少人至今仍稱動植物公園為「兵頭花園」。花園道、羅便臣道、己連拿利及上亞厘畢道環繞着香港動植物公園的四周。雅賓利道把公園分為東西兩個部分,由行人隧道連接。公園的東面部分稱為舊公園,設有兒童遊樂場、鳥舍、溫室及噴水池平台花園。西面部分是新公園,主要是哺乳類及爬行類動物的居所。
歷史悠久 動物種類豐富
香港動植物公園飼養野生動物作展覽之用的歷史,可追溯至1876年。當時,公園利用非常原始的建築物,飼養少數雀鳥和哺乳類動物,純粹供遊人觀賞。
經歷上世紀70年代中期的大規模擴充後,公園把着眼點轉移到飼養繁殖技術方面。時至今日動植物公園還朝着這個方向,在園內推動各項活動,其中包括透過教育、保育、研究計劃和展覽,促進公眾對各種生物的認識和重視;引領公眾欣賞各物種與自然共存之道。
目前,公園約有一半的地方撥作飼養動物之用。園內設置了大約40個籠舍,共飼養了約300隻雀鳥、70頭哺乳類動物和20頭爬行類動物。其中哺乳類有婆羅洲猩猩 、紅頰黑猿 、霍氏樹懶 、白臀長尾猴 、浣熊等。
鬧中取靜 四季相競放
香港動植物公園有1,000多種植物,並在種植方面盡量使植物發揮本身的自然美態。大部分的品種都產自熱帶及亞熱帶地區。
公園的植物數量雖少,但卻已包括了外來及本地的主要品種,如松柏、無花果、棕櫚、桉樹、玉蘭、茶花、杜鵑及春羽等;而較罕有的植物則有水杉、福氏臭椿、克氏茶、葛量洪茶和金花茶;還有形態、葉形、樹皮及果實都非常獨特的南洋杉、旅人蕉、王棕、寶塔樹、細葉桉及第倫桃等。此外,公園內經常散發着玫瑰、米仔蘭、九里香、桂花、山指甲及白蘭的陣陣幽香。從年頭到年終,洋紫荊、宮粉羊蹄甲、刺桐、紅千層、魚木、厚葉黃花樹、石栗和鐵刀木都會相繼開出美麗奪目的花朵。到了秋天,更有楓樹及落羽松增添秋色。遊人在小徑漫步時,便可以欣賞到這些附有標籤說明的樹木。
在公園東面邊緣的溫室種植了超過150多個本地及外來品種的植物,包括蘭花、蕨類植物、鳳梨科植物、攀緣植物和室內植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