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呼吸器分隊和其他參與現場事故的消防人員工作範圍一致,所不同是因他們在不適宜呼吸的地點工作,如進入火場救災,故須佩戴呼吸器以確保消防員自身安全及提升拯救效率。 劉國權 攝
呼吸器分隊入火場救死扶傷
火警中消防員佩戴面罩及氧氣瓶衝入火場救援的形象深入民心,但多年來市民大眾稱呼他們為「煙帽隊」,原來純屬美麗誤會,佩戴呼吸器裝備進行拯救的「呼吸器分隊」才是其真正稱號。助理消防區長林玉坤表示,呼吸器室為消防局及救護站擔當後勤支援,呼吸器分隊則要率先進入環境惡劣得難以形容的火場進行救援,若非所有在職消防人員都接受過嚴謹訓練和考核,將無法在視野模糊下背負茖I重器材入內救援。■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兆東
現時消防處分為4個分區,在全港共20間消防局內都各自設有一個呼吸器室,負責為消防局及救護站擔當後勤支援,包括定期檢測及維修各類型呼吸器與醫療工具,及為包括各類型呼吸器與醫療氧氣氣瓶等壓縮氣瓶充氣。
另外,呼吸器室亦會參與大型火警及拯救事故、產品研究、採購、監察與存貨管理工作,以配合前線單位滅火及拯救策略,及協助監督呼吸器分隊的行動安全和呼吸器的物流支援,如為最近啟用的啟德消防局添置器材。
林玉坤:非專隊編制 在職皆是
助理消防區長林玉坤表示,其實「煙帽隊」並不存在,只是傳媒及社會於上世紀60年代起對呼吸器分隊的稱號,故已變成本土粵語慣用語,雖然並非呼吸器分隊的本名,但對此亦不會有抗拒。他指出,雖然呼吸器分隊非專隊編制,但每名在職消防人員,不論職級均受過嚴謹訓練和考核,合資格使用呼吸器,故任何參與緊急事故消防人員都有機會獲指派成為呼吸器分隊隊員。
所有新入職消防學員,在消防訓練學校都會接受26周的基本滅火與救援訓練,當中包括2周呼吸器訓練,其中有18小時理論課堂及43小時實習操練,包括火場通訊與風險評估,以估計是否適合繼續在火場內工作,「因消防員自身的安全同樣重要」。在職訓練方面,消防員會每月於局內練習呼吸器使用,同時在局內或分區進行模擬演練與室內煙火特性訓練。
每次出動至少5人 定時替換
至於行動調派方面,呼吸器分隊每次出動會有最少5名消防人員,包括1名呼吸器分隊入口指揮人員,即「大細搶」指揮人員,另分別有兩名呼吸器分隊隊員、及兩名呼吸器分隊後備隊員。林玉坤指,由於火場非常高溫,加上火場環境九曲十三彎,呼吸器分隊隊員在視野模糊下背負茖I重器材入內救援,精神必然緊張又易流汗,「有時環境惡劣得難以形容」,故定時定候會由後備隊員接替入火場。
「試過在大成街街市大火中,由於火場範圍太大,近乎80米乘50米,故需設3個入口指揮站同時進行救援,呼吸器分隊隊員在首輪救援後出來休息,並由後備隊員補上,但因人手不足,後來要輪流進入火場。」
在2011年至2013年間,每年分別發生5,700宗至6,500宗大火,只要情況需要,呼吸器分隊就會出動,包括發生於2008年8月19日的嘉禾大廈大火及2010年的荔枝角大廈大火。「在荔枝角大廈大火時,我都有戴住呼吸器入火場,親手將當時受傷鵀P事抬出來。」林玉坤憶述當日情況時,直言難以忘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