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港有逾102萬人活在貧窮線下。資料圖片
扶貧委員會去年為香港首次制定貧窮線,引來社會不同意見。有輿論認為,貧窮線有一定指標作用,若巿民生活低於此水平,政府有責任協助巿民改善生活,才能達致貧窮線作為扶貧指標的作用。社會貧富懸殊日益嚴重,有慈善團體建議,本港可效法一些已設立貧窮線及最低工資的國家做法,專為兒童、在貧窮線以下的在職家庭提供補貼,徹底解決跨代貧窮問題。■莊達成 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員
作者簡介
莊達成 曾任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曾任教高補通識教育科,現任教高中和初中通識教育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與教學文學碩士。編著《如何做好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一書。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1.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貧窮線制定情況
定義:家庭入息中位數50%。根據2012年底數字估算,本港共有131萬貧窮人口,貧窮率為19.6%。若計算綜援等現金福利收入後,貧窮人口將降至102萬,貧窮率亦減少4.4個百分點至15.2%。
三大功能
.了解貧窮情況,分析貧窮住戶人口特徵及貧窮成因;
.協助制定扶貧政策,確保公共資源用得其所;
.審視政策成效,特別是在一段時間內的轉變。
五大制定原則
.易於量度;
.具成本效益;
.國際可比性;
.容易整理及解讀;
.足夠數據支持。
局限
.以住戶收入為單一指標,無考慮資產和負債,因此部分貧窮人口可能是「低收入,高資產」,或會誇大貧窮人口;
.「貧窮線」是一個分析和量度工具,本身不具「扶貧」功能,不能直接與社會援助計劃掛u;
.採用「相對貧窮」概念,貧窮人口在統計上永遠存在; ■資料來源:扶貧委員會
資料B:港府減貧策略
制定貧窮線有助我們了解本港貧窮問題,但扶貧工作不單是處理數字的問題。作為以人為本的政府,我們當務之急是找出適當方法去扶助弱勢社群。有幾點觀察值得大家討論:
1. 就業是脫貧的最佳途徑。我們應繼續發展經濟,創造就業機會,尤其是促進年輕人向上流動的優質職位。
2. 任何協助有需要在職貧窮家庭的新措施,必須以鼓勵就業和加強支援下一代的在學需要為前提,支援方式應以持續協助家庭成員自力更生和提供向上流動機會為目標。
3. 就綜援系統而言,較有效的改善方法是考慮以針對性措施,鼓勵健全受助人「從受助走向自助」,以及加強對學齡兒童的支援以減低跨代貧窮的風險。
4. 我們應考慮以現金援助、支援服務和將關愛基金下已確定為有效的項目恆常化等方式,幫助有特殊需要的社群,包括殘疾人士、少數族裔、單親家庭和新來港人士等。
■資料來源:〈香港首次制定官方貧窮線──作用和價值〉
想一想:
a. 你同意「制定『貧窮線』對本港社會發展弊多於利」這個看法嗎?解釋你的答案。
b. 參考資料B,港府的減貧策略如何有助改善弱勢社群的生活素質?解釋你的答案。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全球化
2. 請先細閱以下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相關新聞
特首梁振英早前在施政報告宣布,建議向符合工時要求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每月發放最多1,000元基本津貼(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不設居港年期要求,估計逾20萬家庭、合共71萬人受惠,每年涉及30億元開支。■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
資料B:外國推行低收入家庭補貼情況(見資料B圖)
想一想:
a. 參考資料B,港府可如何參考英美情況,完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解釋你的答案。
b. 你認為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是否解決在職貧窮家庭問題的最有效方法?試加以論證。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公共衛生
3.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定義
全民退休保障計劃(全民退保)是香港一些民間團體倡議設立的「養老金」制度,以解決長者貧窮和退休生活等問題。■資料來源:本地各大報刊
資料B:香港需要「全民退保」理據
現行制度不足:政府現時強調以「三條支柱」支撐長者的退休生活:綜援、強積金和個人儲蓄,即使加上生果金,亦未能保障每名長者均能在退休後得到有尊嚴的生活,更遑論應對人口老化的衝擊。
綜援局限:受助者須接受嚴格的資產及收入審批,而以家庭為單位申領綜援制度,令部分長者被迫與家人分開居住,更帶有標籤效應,令部分長者寧願捱窮也不願申領綜援。加上綜援金額僅足受助人維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當綜援金額升幅低於通脹時,長者生活更艱苦。
強積金漏洞:現時,20歲至64歲人口超過488萬,只有約317萬人參與強積金計劃,只涵蓋65%20歲以上人口。殘疾人士、失業人士、就業不足及在職貧窮人士,以及70多萬料理家務者,皆沒有或得不到足夠保障。 ■資料來源:本地各大報刊
想一想:
a. 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在香港,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時,應優先考慮政府的財政負擔而非巿民的個人利益。」這種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b. 在制定全民退休保障計劃政策過程中,港府應讓政黨有多大程度的參與?解釋你的答案。
結語
香港是一個富裕社會,有許多人士和團體都富有仁愛之心,並認為持續性援助社會最弱勢貧窮家庭是必須的,這既是社會良知、公義的體現,也是政府和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本港有部分人活在貧窮線下,有工作但收入不足,但本港財政健全,政府應幫助他們。但這種做法卻引來香港是否走向福利主義社會的爭議。有輿論認為,近年一些社會議題、政策,無論最低工資、標準工時的立法、集體談判權或全民退休保障,其背後理念和前進方向都傾向福利主義,這將為本港的經濟和社會制度帶來深遠影響。然而,政府必要的扶貧安排並非搞福利主義,社會要持續發展,政府就需扶助弱勢人士,制定切實的扶貧政策,紓緩貧窮問題,激勵自力更生精神,鼓勵就業,達致防貧、減貧的最終效果。
延伸閱讀:
1.《全民退休保障的省思》,「我愛香港」網上閱讀學習平台
2.《首推低津 紓緩貧富懸殊》,香港《文匯報》,2014-04-01,http://paper.wenweipo.com/2014/04/01/ED1404010030.htm
3.《港劃貧窮線 窮人102萬》,香港《文匯報》,2013-09-29,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9/29/YO1309290001.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概念鏈接:
貧富懸殊(Rich- poor Disparity):是指一個群體裡每個人之間的經濟資產(財富)及收入分配不均等,亦可用作國際貧富差距。一般以堅尼系數量度和反映貧富懸殊的程度。■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堅尼系數(Gini Coefficient):是反映分配收入公平程度的指標。數值介乎0至1之間。數值越小,表示收入分配越平均;數值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