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慢)據路透社報道指,包括周四(22日)上市的京東在內,今年以來已有八家中概股實現赴美上市。國際會計諮詢公司安永美洲IPO主管合夥人Jackie Kelley預計,今年將是中概股在美上市的旺年,預計有20家左右中概股在美上市。
她表示,雖然2011年之後因中概股誠信問題,美國投資者將關注目光轉向其他風險較低的股票,中概股赴美上市陷入低潮。不過近階段更多機構選擇風險較高的股票,例如醫療保健類股票,因此類似互聯網、電子商務等中概股重新受到投資者關注。
據獨立研究機構統計,2010年共有43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達到金融危機之後的高峰。但受做空機構頻頻出擊、中概股誠信危機爆發等因素影響,之後赴美上市窗口逐漸關閉,2011年和2012年中概股上市數下降至14家和2家,去年略回升至8家。她相信,今年美國的IPO市場仍舊會熱烈,醫療保健行業估計繼續領先。
美投資者更重視利潤貢獻
今年以來的中概股新股中,8家中有7家來自互聯網、電商等科技類公司。她表示,美國投資者對科技行業的細分領域並沒有獨特的偏愛,他們更看重公司上市後業務能否持續增長並貢獻利潤。
她指,企業在美國上市前並不要求必須盈利,但投資者相當關注其上市後盈利前景和盈利能力,而這往往是一些中型規模科技公司的發展瓶頸。若是個別公司上市後業績表現不佳,將會拖累其所處的整個行業,該行業中的擬上市公司可能要等幾年才可能實現在美上市。
不過,她亦強調,類似阿里巴巴等大型互聯網公司,其經營時間較長、有較好的業績紀錄、有較強的知名度,無論是股市低迷還是火爆,在任何市場都會受到投資者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