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伊寧夜景。賴宇寧 攝
山水伊寧 伊犁國際旅遊谷的璀璨明珠
這裡是47個民族的歡樂家園,這裡是一體多元文化的旅遊城。地處伊犁河谷中心的伊寧市,四季分明、雨雪豐沛,是大漠瀚海中名副其實的「西域濕島」,既有雄偉壯麗的雪峰、冰川,也有俊秀迷人的河川;既有恬靜悠然、肥沃廣袤的草原,又有人神共織的農耕大地,被人們視為最適合生存和生活的「人間天堂」。
2005年,伊寧市被評定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8年以票數第三入選《中國國家地理》評選的「中國十大新天府」之一;2012年6月,正式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有人說,山水兼備的城市是大自然的恩賜。恩賜總是少的,需要一份特別的眷顧與垂青。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對於伊寧這座依山傍水的小城,世人有着如此多的羡慕與嫉妒。
科古爾琴,伊寧的山名字已是極美,終年積雪的主峰更是雲霧繚繞,宛如仙境。城南則是被詩人郭小川稱為「兩岸熙風,一川好意」的伊犁河。「人間無水不朝東,伊犁河水向西流。」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他的散文《伊犁河》中這樣寫道。作為中國唯一一條向西流的河流,伊犁河不僅是新疆水量最大的河流,也是一條著名的國際內陸河。
或許是知道即將與這片被上天祝福過的土地告別,原來奔騰的河流在這裡也變得溫情脈脈。河水輕輕迴旋着,流轉着,輕拍堤岸......
長河落日也是一天中最美的時節。一些熱愛攝影的人士稱伊犁河擁有美輪美奐的日落,伊犁河大橋則是拍攝日落的極佳地點。「伊橋落日」這也是無數攝影愛好者拍過千百遍也永不厭倦的題材。
當夜色走近,月光灑滿了整個伊犁河。清澈流淌的河水,靜寂的原野......又仿佛成為一幅水墨畫,讓遊人沉醉。
伊犁河流域面積約57萬平方公里,其水量居新疆眾河之首,從伊寧市區南側自動向西流向哈薩克斯坦,河岸生態資源以次生林、灌草地、陡坎懸崖為主,河灘遍佈島嶼濕地,是天鵝、白鷺、灰雁、蓑羽鶴等水禽的天然棲息地,更是「神鷹」的天堂。生活在草原上的哈薩克人,相信神鷹是唯一能夠直視太陽而不被灼傷的神鳥,無論捕食或者飛行,鷹永遠是藍天上的終極獵手。冬季的伊犁河兩岸霧凇美景,一改「塞外江南」面貌,呈現出玉樹瓊枝的北國風光。
穿越千年 探訪神秘西域
作為天山西部絲綢之路北道重要交通樞紐,伊犁河谷歷史上就是東西方文化交流薈萃之地。早在2000多年前,絲綢之路上前往中亞各國的駝隊便在這裡留下許多珍貴遺存。在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中珍藏的大量草原青銅器、鹿石、草原石人、波馬古墓金銀器、察合台銀幣、銅幣、絲綢刺繡遺寶等,見證着這裡昔日的神秘和輝煌。
漢朝時期,伊犁河谷曾為烏孫國領土。公元前118年左右,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烏孫國國王昆莫向漢朝朝廷求婚,江都(今 揚州)王劉建的女兒細君與楚(今徐州)王劉戊的孫女解憂,先後嫁到烏孫國。兩位公主遠嫁西域,為伊犁歷史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話。唐代時這裡屬西突厥,元代屬察合台汗國,清初屬準噶爾汗國,清軍在乾隆時期平定準噶爾叛亂之後在此設立伊犁將軍府,統轄整個新疆。當時建立的「伊犁九城」之一的寧遠城,便是如今伊寧市的前身。
坐落在伊寧市邊境經濟合作區的林則徐紀念館,其規模舉國少見。1842年,年近花甲的林則徐被遣戍新疆伊犁,流放的3年多時間裡,林則徐拖着多病之軀嘔心瀝血興修水利、開荒屯田,他親自設計修建的「林公渠」至今仍在造福這片土地。
「馬的」之上 暢享歐亞風情
伊寧喀贊其民俗旅遊區是以維吾爾族民俗風情為主的原生態大型人文景區,2009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喀贊其位於伊寧市的南市區,現居住着維吾爾、漢、哈薩克、錫伯、滿、俄羅斯、塔塔爾、塔吉克、柯爾克孜等多個民族。這裡分佈着歐式、中西風格結合的建築,富有地方特色的百年民居,保持了較為完整的傳統風貌與格局,也因此造就了極富魅力的歐亞文化。
作為「天馬」的故鄉,馬車曾是伊犁各族民眾最為重要的交通工具。如今,馬車在這裡已成為特殊的物質文化遺產,被當地人成為「哈迪克」(六根棍),馬車擁脖處的木架高高拱起呈弓形,車棚以維吾爾族傳統的艾德萊斯綢裝飾,風格華麗。
乘坐着「哈迪克」穿街過巷,清晨呼吸着伊犁河畔送來的新鮮空氣;傍晚沐浴着白楊樹梢漸次落下的夕陽。放眼周圍,是中西風格各異的古樸民居、舊街老巷、民族歌舞、特色工藝店(品)......耳邊急促的「蘇奈爾」(嗩?)聲與歡快的達甫鼓聲不時從維吾爾族傳統歌舞「麥西來甫」開場的演藝場傳出......讓人仿若時光倒流,置身異域。
2009年夏,曾經在伊寧市生活了8個春秋的當代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長王蒙先生隨中國作家代表團來到喀贊其,故地重遊,感慨萬千,留下了這樣一段話:「一個小城,一種生活情趣,一段動人的歷史」,「一種幸福,一種滿足,一種永遠令人驕傲的家鄉的美麗」。
品嚐伊犁特色美食 享受從容「慢生活」
沒有美食相伴的旅行是不完美的旅行。美麗的邊陲小城伊寧,不僅擁有景色宜人、山清水秀的自然美景,更有着多民族交融匯聚的特色美食。奶茶、抓飯、烤肉、拌面、一把抓包子、烤肉饢、香甜酥軟的優酪乳疙瘩、誘人的涼粉,還有用雞蛋和白糖做成的「尼沙拉」......吃在伊犁,你會感覺自己完全進入了美食的國度。
伊寧市還有「蘋果之鄉」、「花城」、「白楊城」之稱。事實上,無論哪一個名稱都無法完整地形容這一座多彩之城,任何一種顏色都顯得單調。這裡的生活緩慢從容,漫步伊寧街巷,隨處可見的蘋果樹飄溢着濃濃的果香。徜徉在巨大的蘋果園中,陽光透過濃蔭灑下光斑,立體的綠韻散發出沁涼,草叢中蟲聲絮語,樹枝間鳥鳴清脆,天際處雪山銀光......伊寧的美麗和幸福,也許從來都不是驚世駭俗的,它只是默默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緩慢而不自知地流露着它的質樸和本真的一面。恰恰是這些,構成了新疆著名哈薩克族作家艾克拜爾·米吉提艾心目中與別處「截然不同的另一種記憶的世界。」■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辛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