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其實不是很驚,決定去前線支援只為貢獻組織更多,無想太多人身安全問題。」■利秀慧
無國界港女將 勇闖阿富汗
「襲擊這麼近,你有害怕嗎?」
「其實不是很驚,決定去前線支援只為貢獻組織更多,無想太多人身安全問題。」眼前的利秀慧膚色健康,淡定爽朗,侃侃而談戰地的人與事,讓人想像不到她今年3月才從槍聲不斷的阿富汗歸來。
記者對阿富汗的印象總離不開反恐戰爭,與秀慧聊天方知道當地人提心吊膽的生活,原來離香港人很近。2001年塔利班政權倒台以來,無國界醫生組織派出約10名港人到阿富汗提供人道救援服務,包括醫療、後勤及支援人員,利秀慧正是其中一人。■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憲龍
秀慧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2003年加入無國界醫生(香港)擔任幹事,曾先後負責傳訊、活動及協會統籌工作。2012年她前往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擔任聯絡主任約一年半,主要負責與本地及國際媒體溝通。
返港後首次接受傳媒訪問,秀慧向記者分享決定到前線支援的心路歷程,「在組織工作多年,累積一定經驗,其間去過數次前線探訪,覺得可走得更前,貢獻更多。」數年前她毅然提出申請,後來獲安排到喀布爾,合約期一年。當時身邊人都擔心阿富汗「好多爆炸、襲擊」,但秀慧沒有想得太複雜,真心認為組織安排那麼多同事在各國工作,相信安全有保障。
女童延醫截肢 同事車禍喪生
秀慧工作之一是訪問當地病人,她提到一名6歲小妹妹頑皮在家跌倒手臂脫骹,到「骨科中心」求醫,但醫師把受創部位紮得太緊,令血液流動差。女童來到無國界醫生的醫院求診時,手部組織已壞死,要即時截肢保命。
前年冬季,阿富汗低溫跌至攝氏零下20度,喀布爾市郊的「本地難民營」極需支援,無國界醫生流動醫療隊為他們診症。秀慧探訪過一戶10人家庭,見到小朋友流住兩行鼻涕,穿着不合身的鞋子,大多營養不良。不過他們仍掛着笑臉,對外國人很熱情,令人心酸。
阿富汗交通意外死亡率高,無國界醫生一名不到30歲的本地男職員休假時遇車禍喪生,一眾同事到他的寓所致哀,眼見兩家三代人頓失經濟支柱,反映一般男性負擔很重。秀慧稱這是一年半以來經歷過最椎心的事,指阿富汗民族非常團結,鄰里關係強,一方有難各方支援。
初到貴境,秀慧即體會到去前線工作和探訪是兩回事,覺得事情如此切身。當時無國界醫生營運的項目接連遇襲,雖無人受傷,但組織即時開會檢討,向總部建議應對措施。以往身處香港,不會第一時間知道情況,如今要參與會議,知道更多前線需要,從另一層面了解組織工作。
「另一個阿富汗」 憂人道情況
秀慧形容阿富汗如兩個世界,一個是媒體最關注的大城市,即國際救援組織活動範圍,她接觸到的病人算是幸運一群。「另一個阿富汗世界」位於偏遠地區,戰事最劇烈,外界一直未能進入,欲救無從,相信北約部隊今年底撤出後,人道情況更差,國際救援組織的醫療工作更顯得任重道遠。
無國界醫生1981年開始在阿富汗工作,2004年因安全問題撤離,5年後重返當地。現時4個項目分別位於喀布爾、昆都士、霍斯特及赫爾曼德省,提供基層醫療、創傷外科、營養治療及婦產科服務,共有70名國際救援人員及約1,600名當地員工。組織認為阿富汗醫療需求仍殷切,決心在今年內擴展至6個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