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6月7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雲南專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農業規劃 不求政績 但為一村一寨好


放大圖片

中國夢·雲南路 首站文山「三農篇」

扼滇桂走廊的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既是雲南省的東南門戶,更是雲南省在踐行習總書記「一帶一路」戰略構想中,通往海上絲綢之路的最前站。文山全州農業人口佔總人口92.3%,全州耕地面積僅佔總面積的7.26%。2013年,通過總結過往發展模式,文山州編制實施了《「三農」發展大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通過一年時間,文山州走出了一條先行先試,以工促農的三農發展之路。■香港文匯報記者 芮田甜 雲南文山報道

「讓領導幹部對三農工作投入感情」

「中國人在三代內,與農村沒有關係的很少。」文山州委書記納傑以這樣動情的開場白,接受了記者的採訪。2012年5月以來,甫一上任的納傑躬身踐行自己「身入文山、心入文山」的履新承諾,不辭辛勞深入農村調查研究,文山州「農業是弱勢產業、農村是弱勢區域、農民是弱勢群體」的「三弱」現狀,讓他有了編制《規劃》的決心:作為傳統的農業大州,要全力追趕全國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只能立足州情農情,匯集民智民意,按照《規劃》,科學發展三農工作。

規劃編制一年來,全州各級各部門戮力同心,通過深入農村訪農戶、摸家底、取數據、查實情、順民意,反復對接數據、徵求意見、多易其稿,全面完成了「州、縣(市)、鄉鎮(街道)、村民委、村小組」五級規劃編制文本,開全國全省編制「三農」發展大規劃的先河,基本實現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同步、全面銜接」,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規劃覆蓋到「一鄉一鎮、一村一寨、一家一戶」,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規劃項目覆蓋到「一縣多業、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規劃要求,做到了「民心所向、民意所期、民情所系」。

為了落實《規劃》要求,完善《規劃》細節,文山州組織了「千名幹部下鄉村」工作,以幹部走入基層的方式,推動三農工作的進程。對此,納傑表示,編制三農發展大規劃,並非出於政績考量,甚至在十年內亦難出現閃亮政績,這樣的規劃,在實施過程中難免遇到阻力。唯有提高認識,讓各級領導幹部深入到農業合作社中,首先建立起幹部對三農工作的感情和了解,再由感情加能力上升到責任心,方能真正推動好這一工作。

「以工促農是常識」

上任伊始,納傑就敏銳的發現了文山州三農「大資源、小產業」的問題,過去主掌大型國企的履歷讓他認識到,將工業發展的理念帶入農業規劃,並不是空喊口號,更不是異想天開,而是一件能夠徹底盤活三農資源,提高農民積極性,保障農業收入的大事。在實施《規劃》的過程當中,文山州通過扶持龍頭企業、建設農村專業合作社這一「雙管齊下」的思路,極大的加快了《規劃》的實施,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業產業水平,開創了以工促農的「文山模式」。

通過大力實施「內培外引」發展戰略,採取優先給政策、給用地、給補助、給信貸等積極措施,文山州培育壯大了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龍頭企業發展不斷壯大,帶動農民增收效果明顯。截止2013年末,全州共有農業龍頭企業180家,實現營業收入139億元、同比增長30.73%,農業龍頭企業帶動農戶20萬戶,實現戶均收入1400元。

在《規劃》中,以工業化的模式,高規格、高起點規劃「三農」發展是一大亮點。過去,文山農民受制於交通不便捷、信息不對稱、產業規模小等不利條件,種植業的收入較低,為了扭轉這一局面,在實施《規劃》過程中,文山各地組織了農業專業合作社,以農民互助的形式,明確種植類型,統一收購價格,聯繫供銷渠道,達到了農業的高度集群化和規模效應,呈現可喜的發展態勢。通過領導幹部下鄉指導,農民合作社發展不斷加快,2013年,全州累計發展合作社1065個、新發展407個,其中國家級示範社4個、新發展1個,省級示範社45個、新發展15個,工商註冊登記成員14097人,實有入社成員88976戶,帶動非社員農戶165869戶,成員出資13億元,綜合經營收入116555萬元,同比增長40.6%,實現戶均增收1200元。

在文山的廣南縣底圩鄉普弄村農民合作聯合社,創新設立了財務部、技術部、融資部、市場部、社員服務部、辦公室等內部機構,並已規範運作,產業基地內的機耕道路、水利設施、土地整理等配套設施均交由聯合社組織實施承建。

廣南縣底圩鄉普盆村委會共14個村民小組,由於青壯年外出務工後,其中出現了6個「空心」村民小組,大量農田、茶山無人照管,土地、茶山、林地、房屋閒置,資源浪費情況嚴重。田地只能低價出租或轉借給親戚栽種,實現不了應有的經濟效益,造成極大浪費。為此,鄉黨委、政府結合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在普盆老本地農民合作社實施「土地入股、保底分紅」,即農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採取統一規劃、規模化種植的經營方式,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每年年底,農民可「坐享其成」。即按合作社經營利潤的60%做為股利進行分紅。截至今年,合作社已經發放6個村小組260餘戶群眾的1600畝水田的保底收益金34萬元。

「三權三證」創新農村金融

為破解農村融資難題,真正把農村「沉睡資產」變為「活動資本」,啟動農村發展新活力,釋放農村發展正能量,盤活農村資源價值,讓農民擁有屬於自己的投融資渠道,文山州大力開展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房屋所有權及宅基地使用權「三權三證」抵押融資為重點的農村金融改革。

為了推進這一工作,各縣(市)均成立了農村「三權三證」抵押融資工作領導小組及工作機構,研究制定出台了農村「三權三證」抵押融資相關配套政策,創新金融產品服務「三農」發展理念,以確權頒證為基礎、以降低風險為保障、以能夠抵押為目的,基本做到「有權必有證、有證可抵押」的要求,金融機構投向「三農」發展的貸款不斷擴大。

富寧縣在開展農村「三權三證」抵押融資的基礎上增加辦理漁業養殖證,漁業養殖合作社與信用社簽訂了貸款協議3641萬元,現已獲得抵押貸款1096萬元,其他貸款手續正在辦理過程中。該縣歸朝鎮在雲南率先成立了第一家鄉鎮小額信貸公司和第一家鄉鎮金融服務站,開創了全省先河

三七之鄉 特色為先

文山是著名的「三七之鄉」,在實施《規劃》的過程中,文山州始終堅持把發展高原特色農業作為重中之重,遵循「建基地、擴規模、深加工、創品牌、活流通、提效益」的原則,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產業區劃佈局,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培育扶持新型經營主體,不斷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六大主導產業三七、烤煙、辣椒、甘蔗、木本油料、畜牧業發展態勢穩中趨好,基本實現了量增效提的目標;新扶持培育的紅豆杉、萬壽菊、銀杏、重樓、石斛、咖啡等產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綜合產值效益逐步向好邁進;傳統優勢產業八角、草果、花生、油菜、八寶米、商品果蔬等發展面積穩中有升,農產品銷售市場區域逐步拓展。2013年,全州預計完成高原特色農業種植產值226億元,同比增長16.68%。

在發展特色產業的過程中,文山州堅持以區域資源為依托、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推廣為支撐、以培育產業為主導、以農民增收為目標,產業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按照「特色優勢產業基地建設到哪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跟進到哪里」的要求,通過採取「財政資金投入一點、龍頭企業(合作社)投入一點、農民投工投勞一點」的方式,特色優勢產業基地建設取得新成效。2013年,全州共完成產業基地建設投資3.5億元,其中建成產業運輸道路1326公里、覆蓋產業基地面積74萬畝,建成產業水利工程8111件、覆蓋產業基地面積22萬畝。

相關新聞
雲南專遞(第327期) (2014-06-07) (圖)
長江為帶 滬滇共舞經濟長龍 (2014-06-07) (圖)
農業規劃 不求政績 但為一村一寨好 (2014-06-07) (圖)
雲南專遞(第326期) (2014-06-06) (圖)
沿邊金改 雲南啟步又快又好 (2014-06-06) (圖)
雲台優勢互補 生物產業共同發展步入新境界 (2014-06-06) (圖)
雲南專遞(第325期) (2014-06-05) (圖)
「泛珠」升級 滇港合謀產業共融 (2014-06-05) (圖)
雲南專遞(第324期) (2014-06-04) (圖)
向南向西 雲南發動強勁引擎 (2014-06-04) (圖)
雲南專遞(第323期) (2014-06-03) (圖)
知名專家院士建言雲南 生態文化最可持續 (2014-06-03) (圖)
雲南專遞(第322期) (2014-05-28) (圖)
院士重磅建言雲南:孟中印緬應成兩亞經濟核心 轉變單項戰略 注重疊加效應 (2014-05-28) (圖)
綠色中國:產城融合 花薈瀘西 (2014-05-28) (圖)
雲南專遞(第321期) (2014-05-21) (圖)
生物科技引領 雲南生物經濟跨越發展 (2014-05-21) (圖)
雲南專遞(第320期) (2014-05-06) (圖)
曾俊華 雲南是通兩亞陸路中心 滇港攜手建黃金大通道 (2014-05-06) (圖)
曾俊華 雲南是通兩亞陸路中心 滇港攜手建黃金大通道 (2014-05-0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雲南專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