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彈指17年間,香港最快於2017年迎來歷史性行政長官普選,隨後立法會普選。回望《中英聯合聲明》,僅規定「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但基本法則明確交代「普選」概念,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07年對普選時間表作出莊重法律承諾。時至今日,香港正值實現普選關鍵時刻,中央政府同樣積極搭建溝通平台,甚至安排全體立法會議員歷史性訪滬,務求締造更多有利條件,中央真心實意不容懷疑。
特首普選近在咫尺。特區政府為努力走完「五步曲」,中央官員和香港政改諮詢專責小組,均積極搭建溝通平台,與港人「有商有量」。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於諮詢期間,先後於其官邸舉行4場政改晚宴,並罕有地邀請全體立法會議員與中聯辦法律部官員,在政府總部分批出席4場政改早餐會,盼各黨各派透過溝通「求大同、存大異」。
中央官員赴滬晤反對派
中央甚至安排全體立法會議員歷史性訪滬。行政長官梁振英今年3月12日宣布,中央接納特區政府建議,安排全體立法會議員於4月12日至13日,到上海展開為期兩日的參觀訪問及研習交流,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兼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並順應反對派要求,到上海與議員面談政改等問題。
王光亞在上海與香港立法會議員訪滬團座談時提出「四個一」:實現特首普選的「一個目標」,根據基本法落實的「一個基礎」,制度須有利於選舉產生愛國愛港特首的「一個共識」,及各界根據基本法的規定實現普選的「一份責任」,強調特首普選是香港民主發展前所未有的巨大飛躍,籲議員應放下一己之見,「求大同、存大異」。
當時,建制派顧全大局不惜提早退場,好讓10名反對派議員「如願以償」,與中央官員作單獨會面。反對派會後稱,儘管雙方沒有收窄任何分歧,但會面氣氛平和,故他們並沒有後悔訪滬,並期望雙方可持續對話,又希望中央官員來港諮詢政改意見。身兼團長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則總結形容,訪問團成功達至原先預期目的,行程獲議員高度評價。
張曉明承諾逐一約談議員
為延續「溝通大門」,張曉明當場展現最大誠意,提出於訪滬後2個月內,不論形式和地點,他願與沒有單獨談過的所有立法會議員,包括沒有出席座談會的反對派議員,逐一約談。他還說,吃飯不吃飯都行,進不進中聯辦大樓都行,悉聽尊便,希望某些議員不要再拒絕他,惟反對派仍然「心魔未釋」令溝通膠着,至今僅晤葉建源一人。
張曉明早於去年7月出席立法會午餐會時,已表達三個願望:中聯辦願意與香港各界人士包括在座的立法會議員真誠溝通;願意為立法會組團到內地參觀、考察、訪問、研習提供協助;願意與香港各界人士為順利實現普選而竭誠努力。
正如白皮書所指,香港回歸前,英國委派總督在香港實行了150多年的殖民統治,《中英聯合聲明》亦僅規定「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回歸後,基本法則明確交代「普選」概念,明確規定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全部議員最終由普選產生,使之成為法定目標,全國人大常委會並於2007年承諾普選時間表。中央推進普選決心毋庸置疑。■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