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網上教唆攻打立會 警方徹查


放大圖片

■示威者上周五晚暴力衝擊立法會大樓,用竹竿撬毀玻璃大門。資料圖片

惡意衝擊無關新東北 曾鈺成批不擇手段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激進反對派組織罔顧法紀,上周五借口反對發展新界東北計劃,肆意衝擊立法會大樓。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昨日在行政管理委員會特別會議後批評,事件不是純粹針對東北發展區計劃,而是有人採用暴力的手法,不擇手段,惡意衝擊,又透露網上流傳部署「六月二十再戰立法會」,教人衝擊警方防線及把警方的頭盔等裝備搶走後作武器用途等。證明有人不惜一切,利用各種暴力「攻入」大樓。警方昨日回應指,他們會主動調查有人涉教唆犯法,又證實已接獲立法會職員報案,並列作「求警協助」處理。

立法會行政管理委員會昨日舉行特別會議,討論立法會再被暴力衝擊事件。曾鈺成在兩小時的會議後表示,上周五示威者衝擊立法會大樓的行為十分惡劣。行管會翻看當日的錄影,及經秘書處匯報後,認為當日不是單純的示威行為,更不純粹是針對東北發展區計劃,部分人士明顯不擇手段,包括破壞各通道的大門等,試圖攻入大樓。

他批評,示威者的行為「越來越兇狠」,竟然仿傚古羅馬攻城的方式,拿起鐵馬多次撞擊立法會大樓的門口,「這道防火門相當之厚,利用石屎材料,不輕易打爛,但示威者利用鐵馬,不斷撞向該道大門,更非用竹枝撬大樓的玻璃門,是大很粗的竹槓不停去撬,甚至運用鐵尺等物體......這還說是和平示威?」

曾鈺成指出,有關示威者的組成比較複雜,本身具有不同目的,並非所有都純粹針對新界東北發展區計劃,有些是帶荋c意要攻入大樓。

載圖教擊玻璃門煽傷人

在高登討論區內,有人留言部署「六月二十再戰立法會」,教人以何種裝束阻擋胡椒噴霧、如何列陣衝擊警方防線及把警方的頭盔等裝備搶走後自用等。同時更有人上載圖片,分析立法會大樓玻璃門的結構及大樓平面圖。 曾鈺成批評這種言論「更令人吃驚」。有示威者更涉嫌煽動其他人士,「玻璃門後的人,不是我們的朋友,就算受傷都不要緊!」反映個別示威者有明顯的惡意動機,有人不惜一切,利用各種暴力,誓要攻入大樓內。

撤回撥款或發放錯誤訊息

被問及財委會應否撤回有關新界東北的撥款申請時,曾鈺成強調,倘財委會經過兩次衝擊就不再討論有關撥款申請,會帶出一種訊息,就是令市民以為以衝擊手段就可迫使撥款撤回,因為除新界東北發展外,未來立法會仍然需要討論許多爭議性的議題,他不希望社會誤以為暴力可以終止議會的所有運作。

周五停接訪客增保安

為防止暴力事件發生,本周五的財委會會議將進一步加強保安措施,開放圖書館、餐廳,立法會大樓一至三樓繼續不會開放給議員助理,而為針對上周五有不在場的議員竟「招待」了10多名訪客整日在大樓內活動,令保安員要加派人手看管,故本周五將停止接待所有議員的訪客,停車場也不會設訪客車位。

為減少大樓內工作人員遇到的風險,他會讓議員考慮,除必須工作的議員助理外,其他助理可以不回來。當日秘書處若有不需要特別執勤的人員,也不用到立會大樓。

由於有多名保安人員受傷,保安力量進一步被削弱,行管會決定減少財委會公眾席人數,由20席減至10位。立法會並研究可否通過護壑膝q聘請更多人手,以應付周五的保安需要。秘書處會在未來兩天,與警方研究如何防止暴力事件。

警:不容違法暴力行為

警方昨日表示,會主動調查有人發布有關衝擊立法會的指南,亦已接到立法會職員的報案,指社交媒體有人號召衝擊立法會,列作「求警協助」處理,交由商業罪案調查科科技罪案組跟進。

警方強調,大部分針對現實世界的法例均適用於互聯網世界,市民必須合法及負責任地使用互聯網,警方尊重市民表達意見、言論及集會的自由,但絕不容忍任何暴力事件及違法行為,定會採取果斷行動及有效措施,恢復社會秩序。

相關新聞
網上教唆攻打立會 警方徹查 (圖)
特首:難單靠「辣招」 增供應「王道」 (圖)
發叔讚白皮書對症下藥 (圖)
「一國兩制」顯優勢 東方之珠更璀璨 (圖)
中英簽千五億天然氣大單 (圖)
李克強伉儷拜會英女王 (圖)
楊潔篪抵越今晤副總理 (圖)
比比累街坊 C朗I面投降 (圖)
偽造合約借貸 7印傭騙19萬 (圖)
市建局蝕23億 冀「新思維」開源 (圖)
今年首宗日腦炎 圍城女中招 (圖)
「佔中」屈黑客扮可憐 圖投票加時谷人數 (圖)
花旗54億買總部 4.6億DSD史上最辣 (圖)
商務部:「中國失吸引論」站不住腳 (圖)
環保部最大罰單4.1億 五大電企有份 (圖)
男子深圳K骨傷頸或癱 (圖)
美軍重返伊拉克 275兵備戰 (圖)
美拖東歐落水制俄 掀軍備競賽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