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空間反應堆三大難題待解


放大圖片

儘管各國對空間核能利用躍躍欲試,但專家提醒,空間核反應堆帶來的大問題體現在核反應、核輻射對航天器啟動、調控、剎車等方面的影響。尤其對於未來的核動力飛船而言,需要解決核反應堆的設計、製造、控制、冷卻、輻射屏蔽、排氣污染、高效率熱電轉換等一系列技術難題。

《瞭望東方周刊》報道說,核反應堆產生的輻射對宇航員的健康會構成很大威脅,這就需要飛船必須對核輻射進行屏蔽保護,確保宇航員和船載貨物不受輻射以及來自反應堆高熱的影響,但這樣將大大增加探測器的重量。

陳達說,空間核應用過程中,核反應衰變不存在問題,但在真空、超低溫的環境下,對核反應材料、能量輸送材料有很高的要求。他說:「太空中核動力應用比地面上複雜很多,問題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材料問題、技術問題、轉換方式問題、新的組建的問題等。具體表現在比如怎樣把核能轉換為電能。」

難題一:太空散熱冷卻

孫澤洲則認為,從實際應用來講,核能的效率、核能的散熱等方面會有很大挑戰。在地面上核反應冷卻較為容易解決,空間核反應堆面臨現實的散熱冷卻難題。

在繞月探測工程、「嫦娥一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培建看來,空間核動力的研發和使用有很多困難。

難題二:如何獲取核動力

「地面上使用核能,可以不考慮體積、能耗,冷卻也比較好辦。太空中各種條件都受限制,因此,把核能用到太空中,必須克服空間所帶來的一些問題,比如核元素的體積、功耗等方面。要找出和地面上不同的獲取核動力的方法。」葉培建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相關課題組正在研究這方面的問題。

難題三:研製核動力發動機

導彈總體設計專家、中科院院士劉寶鏞對《瞭望東方周刊》稱,空間核動力應用「難度在於把核動力發動機研製出來」。

無論如何,葉培建認為,空間核動力應用是中國人必須要做的研究方向。「首先,未來更深層次的深空探測,太陽起不到作用,要靠核動力;第二,近地軌道發射大功率火箭還是要靠核動力。」

相關新聞
日菲聯手遏華 專家指作用微 (圖)
中方公務船遭越船衝撞受損 (圖)
「海洋石油719」船南海勘探 (圖)
五大軍區炮兵演習南京開演 (圖)
美媒:環太軍演明舉行 中美欲緩解軍事關係
陝西百姓熱問政 官員不為難保位 (圖)
地方治理現代化 塑良好政治生態 (圖)
「政務公開三部曲」拉響前奏 (圖)
要想百姓不「挑刺」 幹事要實實在在 (圖)
公開官員手機號 廣納民意解民憂
嚴打互聯網暴恐音視頻 (圖)
文匯觀察:虛擬世界成反恐新戰場 (圖)
中國倡推全球互聯網治理七共識
審計署:中石油企管濫權 頻現「串案」 (圖)
地方債增長放緩
能源局電力副司長被查
銅陵有色集團董事長墜亡 (圖)
逾七成網民指官員紀律鬆散
東莞黑商生蛆肉混農藥製臘肉 (圖)
話你知:「敵敵畏」是農作物殺蟲劑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