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敏婷)「綠色殯葬」服務人員細心和親切的態度,是令往生者家屬最欣賞的地方。讚揚服務的感謝信,從來不絕於部門辦公室。有家屬感謝部門快速處理申請,分擔他們的哀憂;更多次有家屬親友在海上撒灰儀式後一同笑着拍掌,場面難忘。
「墳場及火葬場組的同事,態度和心態很重要,我們要用同理心對待家屬,從主家方面想事情。」食環署九龍區高級衛生督察(墳場及火葬場)徐玉英表示,同事需視乎每個家屬的反應,以不同手法處理各宗個案。如遇到情緒不穩的家屬,需盡力安慰,讓對方完滿地為先人辦好最後一件事。
徐玉英表示,感謝信大多數圍繞讚揚同事的良好服務態度,包括細心和迅速處理申請,紓緩家屬的擔憂;亦有感謝信是關於解決殮葬費的煩惱。
母感謝讓兒骨灰融入大自然
「那位媽媽36歲的兒子去世,家庭失去經濟支柱,連骨灰的處理費用也難以負擔。」徐玉英表示,部門了解個案後,建議對方選用免費的紀念花園撒灰服務,對方後來撰寫感謝信,表示紀念花園環境清幽,鳥語花香,兒子骨灰可融入大自然,而且服務免費,為她減輕了經濟負擔。
睹儀式後拍掌 前線最難忘
根據食環署對服務使用者的問卷調查,近3年的結果顯示,97%的家屬滿意紀念花園撒灰服務,海上撒灰服務滿意比率更高達98%。高級衛生督察(墳場及火葬場)特別職務廖嘉敏表示,多次有家屬親友在海上撒灰儀式後一同笑着拍掌,感謝部門和禮儀師協助儀式,場面令一眾前線同事最為難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