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趙鵬向時任浙江省代省長習近平匯報「中國根」,攝於2002年。
專訪北京中僑聯文化交流中心主任、「中國根」海峽兩岸名家高爾夫協會會長、中國當代著名書畫家
「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託,你守住誓言,為我們守住心靈的最後陣地。灑一碗酒,那碗裡是歲月崢嶸;敬一個禮,那是士兵最真的情義。雪下了又融,草黃了又青,你種在山頂的松,巋然不動。」
「你的字寫得很好,要多寫,好好幹,你是咱渭南娃,要為家鄉人民爭光。」1986年,中國美術館《威震南疆》大型書法展上,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的習仲勳,拉着趙鵬的手,用家鄉話鼓勵他。那時的趙鵬,只有27歲,是全軍最年輕的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28年,幾近一個而立的歲月,流逝了光陰,習老的厚望卻早已刻進趙鵬的記憶,成為他前行的最大鞭策。
如今,由他宣導並策劃的「中國根」系列活動已在全球十餘個國家,完成了近百項文化活動的交流,成為連接全球華人華僑的重要紐帶。而自創立之初便堅持的完全的公益性質,至今未變。
2002年,趙鵬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向時任浙江省代省長的習近平匯報「中國根」實施2年來的情況時,習近平叮囑趙鵬,「『中國根』這個創意很好,要好好搞下去」。十四年風雨兼程,領導的關懷、各界的支持和中國文化在海外的漸入人心,都讓趙鵬無法停步。讓中國文化持久的凝聚全球華人華僑的心,讓「文化尋根」成為一種共識,已是他終生的使命。
從窮娃娃到共和國軍人,從文學青年到享譽海內外的書畫家,趙鵬的50年,代表了一個群體的奮鬥歷程。從基層起步,在社會轉軌中擔當,儘管始終游走在體制內,但卻從未放棄過創造價值的機會。那些歲月中的苦楚,經過時間的淘洗,也只如一杯淡下去的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