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北京中僑聯文化交流中心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一個活動 十五年的文化守望


放大圖片

■趙鵬書法作品被贈予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

「15年真的很不容易,我沒要國家一分錢,都是各界的支持,才把我們的活動做得有聲有色,我的體會是,做事先做人,把人做好,事就做好。」

淅瀝瀝的雨水,打濕了玻璃窗的寧靜。小時候,陰雨連綿的日子,房檐瓦片上雨水滴落的啪嗒聲,曾是趙鵬心中最美的催眠曲。離開家鄉已經快四十年了,可每每想到那些在雨中走過的日子,心中總會泛起絲絲漣漪。

陝西渭南的東南方向距離城區8公里的小村莊,那是趙鵬出生的地方。時至今日,他雙手的虎口處,還留着因切割如磚塊般堅硬的饅頭而留下的刀痕,記錄着在那片土地上常年為溫飽奔走的艱難生活。趙鵬離開家鄉近40載,他的足跡遍佈世界,寫劇本、拍電影、著書立說、促進兩岸和平統一進程......功成名就之時,他從未忘記回報鄉恩,習慣在介紹自己時在名字前加上「秦人」或「關中一人」,對鄉情的銘記,已成為他的典型標籤。

和平使者 交流先行

走進趙鵬的辦公室,「『中國根』海峽兩岸名家高爾夫協會」的標識醒目的貼在牆上。能夠猜得到,這是「中國根」又一個重點的策劃項目。

就在記者採訪前夕,為紀念黃埔軍校建校90周年而特別舉辦的「中國根.黃埔情」海峽兩岸老將軍聚廣東系列文化活動剛剛結束,包括原台灣陸軍總司令黃幸強上將、原台灣陸軍總司令陳廷寵上將在內的兩岸十多位老將軍傾情相聚,成為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又一給力之舉。

而這又不僅僅是一次單純的文化交流。趙鵬同時希望能夠通過這樣的活動加深兩岸的軍事互信和經貿往來。「我們做的是文化交流,既不遠離政治,又不突出政治。突出政治,文化交流就沒有回旋的餘地, 離開政治,文化交流便失去了方向。」在提及如果處理好對台的文化與政治關係時,趙鵬如此闡釋。

這已是趙鵬策劃兩岸交流活動的第15 個年頭了。2000年5月,主張「台獨」的民進黨上台執政,兩岸關系驟然緊張。作為社會活動家的趙鵬,希望能夠以文化的平台,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助力。自此, 大型公益性文化項目「中國根」系列文化活動便應運而生。

十五年來,趙鵬利用在書畫方面的獨特優勢,成功策劃組織了《海峽兩岸同胞迎春大型文藝晚會》、海峽兩岸書畫名家筆會等一系列推動兩岸關系向前發展的文化聯誼活動,影響深遠。他本人也被讚譽為「兩岸文化交流的使者」。

中華民族的子孫,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最強烈的願望和不可動搖的意願,就是祖國的完全統一。趙鵬希望「中國根」系列文化活動能夠團結台灣同胞,凝聚全體華人共同的「根」,為兩岸的和平統一助力。

文化尋根 書畫傳情

一幅,紅果枝上,幾分墨色,兩隻喜鵲打情罵俏,趣意濃濃;一幅,幾串葡萄, 幾筆墨葉,濃淡虛實間,盈滿殷實之氣。

這是趙鵬懸於辦公室的兩幅自創小品, 一寓和諧,一寓收穫。翻看他的書畫集,會發現他尤愛清新淡雅的小情調, 特別是有關秋的主題。趙鵬坦言,他生於秋天,最愛的就是這份和諧和收穫。他是在以這種方式,表達自己內心對於國家繁榮富強的期望。很多時候,他都將情感融入作品。比如,他的小意境畫作,常常會出現一種紅果,據說,那是少年時代他在家鄉勞動時常吃到的。他的大意境作品不多,但主題鮮明、情感充沛,比如《紅山腳下駝鈴聲》、《萬里人南去》,雖無法感知他創作時的心境,但會發現這些作品都離不開遠去、奮鬥的意蘊,很多人生的影子、不屈不撓的意志,都隨着時間的流逝,而在作品中傾囊揮灑。

他的畫作如此,書法更是率性盡顯。談到書法的創作心得,趙鵬坦言,「經過多年揣摩,雖悟出一點『書道』的含義, 但不能稱其為主張、觀點之類。對每一位書家來說,要熟八法、諳四體,之後,應經熟達變,不拘泥株守,寫出時代感,『求則變,變則通』,我信奉這個原則。」

書畫是趙鵬的業餘愛好,與本職工作並無關聯,然而,他卻為此傾注大量心血。工作之餘臨池不輟、刻苦研磨。可以說,完全是憑着悟性和鍥而不捨的鑽勁,才成就了今天的書法造詣。七歲學字,三十歲學畫,數十載春秋, 透過三尺宣紙、一筒筆墨,趙鵬將中國人的風貌和中國的書畫藝術帶向全世界。

其實,書畫交流只是「中國根」系列活動的一部分,還有眾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藝術交流形式融入「中國根」活動的拓展中,比如「中國根」民族交響音樂會、全球華人同鑄「中國根」徵文活動等,「品牌容納無限多的文化內容,才會緩解不必要的同質競爭,也才會豐富活動的內涵。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帶出去,把爵士樂帶進來,這叫『走出去,請進來』」,趙鵬直言,「中國根」的文化演繹,就是在傳統基礎上,創造出獨具文化特色的回歸, 就是以「根文化」的塑造與構建,來推動人文環境的發展和延續,讓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更好地了解祖國文化,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國家在文化上的生命力就如同一個人的學養和氣質,眉宇間會自然地橫陳一切。文化上的傳承賦予國家元氣和根基,而這恰是一個國家文化強大與否,以及能否影響世人的根本保證。原中共中央台辦、國務院台辦副主任王在希高度讚揚「中國根」系列文化活動。他說:「中國根」活動是「用民族文化為華人尋根,用民族文化喚起炎黃子孫同根同族血脈相連的愛國情懷」,是一個在華人社會裡「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範圍最廣」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動。

水流千條歸於大海,樹高千尺落葉歸根。正是這種理解和信念,讓「中國根」 走過了15年的歷程,而趙鵬也在這15年的守望中,成為肩負民族文化傳播重任的使者。

「我是一個凡人,但我有堅定的信仰。在我心裡,永遠有一面旗幟在飄揚。幾十年來,我就是跟隨着這面紅旗走過來的。在我心裡始終堅定的重複着這樣一句話:永遠跟黨走!」

這就是趙鵬。

相關新聞
熱烈慶賀北京中僑聯文化交流中心成立20周年 (2014-07-01) (圖)
趙鵬:守護民族文化的根脈 (2014-07-01) (圖)
一部電影 獲大獎的賠本生意 (2014-07-01) (圖)
一個活動 十五年的文化守望 (2014-07-0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北京中僑聯文化交流中心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